可口可乐病毒事件_可口可乐遭黑客入侵目

hacker|
152

五级下册语文书六单元网络负面影响

●色情信息传播和侵犯。

●暴力信息或游戏和赌博。

●种族仇恨或性别歧视等违背现代人文精神的信息。

●网上诱拐。

●广告利用儿童及商业化影响。

●青少年网上侵犯性行为。

●“互联网瘾”。

其实不能说上网就一定带有负面影响,如果利用得当,看一些有用的信息的话,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一定造成有负面影响的话,那就只有上面的了,我是说有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不是说一定就有负面影响。

一、网络与大学生的学习障碍

在网络时代,信息的存在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已改变了信息的产生方式。人类社会正处于一种“信息爆炸”之中。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信息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刷我们的头脑,以比特的形式像自来水一样流进千家万户。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参与性使得每一位信息的接受者也同时成为一位信息的发布者,使得大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这一互动工具,更新知识内容,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有效促进大学生独立学习。然而,在信息太过廉价的时代,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信息并不等于知识。

网络造成的学习障碍主要表现在:

1、图书资料使用障碍

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并未真正接触社会,他们在基础教育过程中所接受的知识大部分事先经过老师和家长的筛选,在未经历任何过渡阶段的成为可以自主选择所接受知识的大学生后,他们并不具备健全的信息理性选择能力,网络所特有的互动性、自主性、便利性等特点使其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首选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选择,他们放弃了图书馆、阅览室等相较于网络来说过于繁杂的检索方式而专注于网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他们放弃了一种更为健康、对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更有帮助的学习方式而选择了一条危险的便利之路。

2、记忆力障碍

一方面,用电脑代替记忆使得大学生记忆使用过低,降低了其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另一方面,长期使用电脑与滥用网上材料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创新性和流畅思维。大学生们不再思考、积累和创新,高校作业与论文不再是学习成果的展示而是一场复制加粘贴的手工游戏,高等院校失去了其高等教育的初衷而沦为网络信息的克隆研究所。

信息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日本学者太田敏诚认为系统的运行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不断生产、传达、加工和储存信息的活动,而人的认知、记忆、学习、传播、推理都是具有可塑性的”[1]。只有拥有了这种可塑性和创造性,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发现和克服社会信息系统的障碍,使之不断走向完善,从而服务于社会发展。人类知识的传承自古是由人类的大脑记忆并向后代传播,电脑的出现将人类从大量的知识信息记忆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空间来容纳新的知识。但是这种解脱并不代表将记忆和思考全部交由电脑来操作。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重点培养的社会发展必需人才,对知识的记忆和更新是必要也是必须的,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并不能代替大脑。社会高等人才的记忆力缺失、思维僵化对社会发展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3、基本功丧失

互联网在为高校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同时,也造成了大学教育的部分缺失。目前全国各大高校已基本实现全电脑化教学,学生需要完成的作业也使用电脑打印,导致当代大学生习惯用电脑书写从而失去了流利写字基本技能。由于电脑打字并非一笔一划的全部输入,许多大学生已逐渐淡忘汉字的具体写法而是完全依靠电脑处理。目前已经出现的部分电脑软件甚至可以使毫无绘画基础的人顺利绘制图片,当书法绘画可以无需“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其所蕴含的艺术性等文化属性亦随之消失殆尽。

同时,多媒体技术让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借助某种单一载体进行而是多种媒体的结合,从感官上来说令人激动,其所借助的交互式学习工具可能带来视听上的形象与生动,使知识易于了解和接受,然而书籍和文章开始无法引发思考或是吸收文字内容并将其转化为构思和争论,被动的接受导致理解力的消亡。

用传统的纸和笔从事创造和知识传播,用自己的头脑进行计算意味着创造力与生命力的存在。在网络媒体教育手段中,键盘、鼠标和屏幕代替了纸和笔,电脑代替了人脑,软盘、硬盘和光碟代替了书本,电脑的过度使用导致的学习障碍正在成为高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网络与大学生的情感迷失症

网络做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交流方式和人际交往渠道,正越来越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为大学生缓解了精神压力,填补了精神空虚,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发展。然而这一切又引发了另外一种后果:大学生的情感危机。

1、情感失衡

首先,网络作为一种虚拟世界,遵循着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基本规则,它的自由性与匿名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情感释放空间。但是,网络世界毕竟与现实世界不同,虽然前者更符合大学生的本能需求更接近其自由本性,但它仅仅在网络上才具有意义,而大学生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网络情感与现实游戏规则的不同导致了大学生自身情感调控难度的增强和情感失衡危险的加深。

2、自我封闭

现实生活情感交流中80%通过视觉进行传递,非语言符号较之语言符号更为重要,社会上人际交流关系网复杂,人与人之间的猜忌使大学生丰富而脆弱的情感受到挫折,网络虚拟社会为这个年轻的社会群体提供了一个逃避现实的空间,并因此导致生活方式的改变,自认为拥有网络就拥有了一切,从而沉迷于个人小天地,造成人际关系的淡漠,久而久之,使其产生非社会化的倾向,造成交往能力不足、沟通能力低下,导致人际情感逐渐萎缩淡化,引发情感的自我封闭。

3、双重人格

由于网络交往的角色匿名性导致当代大学生双重人格。在虚拟社会里,任何人都可以以自己喜欢或向往的身份展示自我,并扮演满足自身心理需要的不同角色,将对社会、人生、交际的不满发泄在于网络中,在满足了其平等与自尊心的心理需求的同时也导致了他们的多重人格化。这样不利于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完善,有碍于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同时也加剧了其自身的情感封闭使之变得更加冷漠、孤僻,如果大学生带着这种心理问题进入社会,必然会影响其日后的正常生活。

4、网络成瘾

网络所导致的大学生情感迷失造成当代大学生交往方式的单一性,从而导致“网络成瘾”(一种过度使用互联网行为的心理疾病,表现为精神上和身体上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对网络以外的世界不产生任何兴趣。)这种对网络如同对毒品的过度依赖已成为各大高校关注的重点。一份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几乎有75%的被调查者有网络成瘾的倾向[2]。事实上,早在1996年8月哈佛大学附属精神医院麦克林医院就开设了电脑瘾症门诊,而马里兰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也因上网成瘾的学生求诊人数过多而申请校外医生支援应诊。心理师与治疗师认为:“网络成瘾”或者说“互联网中毒症”与沉湎于赌博、吸毒等症无异,是一种必须严肃对待的新的社会问题。

网络成瘾在行为上的表现有:网络关系成瘾,指过分迷恋在网上建立的友谊或爱情拒绝现实的人际交往;网络色情成瘾,指沉溺于网上色情内容或色情聊天;信息下载成瘾,指不管有用与否,大量地、无法自制地在网上搜索过多资料;电脑游戏成瘾,指强迫性地在计算机上玩游戏或不停地进行某种可有可无的编辑[3]。在当代大学生中以网络游戏成瘾和网络色情成瘾最为突出。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于2005年底的统计表明:中国使用宽带的6430人中有3000万沉湎于网络游戏,其中大部分是青少年,大学生占20%[4],但是由于全国各大高校的网络普及,大学生本身的课余时间充足,资金来源稳定等原因,大学生所占的比例正在节节攀升。从2006年起以盛大网络为首的各大电脑游戏制作公司开始在游戏中加入限时关闭程序,即每天每个账号仅能在线三小时,超过三小时后系统将自动关闭。此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游戏网迷们的上网时间,但是对于网络成瘾者来说效果并不明显。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一生之中情感剧烈活动,内心汹涌澎湃的高潮时期,情感张力急剧扩大,过分沉迷于网络情感交流和情感释放会在无形中放纵大学生的情感迷失,对其个人、对社会都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三、网络与大学生的道德失范症

道德是依靠人们长期形成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而形成的用以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由此可见,道德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自我调控的协调性规范,并非强制性规范,道德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其自身在某些特定环境中的软弱无力,网络传媒即是其中的一个。由于网络难以驾驭、匿名性的特性,很难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媒介控制,而只能依赖于网络使用者的自身素养和道德约束。法律、道德约束力的缺席为网络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应当承认,大多数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主观愿望是享受现代文明的科技成果,从而发展和完善自己。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客观现实是网络在带给学生无与伦比的科技享受的同时也成为其道德失范的温床。

1、色情黄潮

当代大学生进入高等院校的年龄一般都为刚成年或尚未成年,其本身心智尚不成熟,理性控制力较弱,网络的弱规范性又放纵了其内心世界恶劣因素的萌生和泛滥。大学生并非圣人,在网络强大的诱惑面前其自制力往往溃不成军。大学生自制力一旦慢性崩溃,其破坏力远超出其他群体。大学生所接受的高等教育使他们在智力、技术、技巧各方面都超越其他同龄人,一旦道德失控造成的后果往往是毁灭性的。现代网络日益被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网络黑客、网络黄潮所困扰,这便是道德失范的具体例子。

据中国科学院的调查,大约三成的在校大学生在问卷调查中承认浏览过色情网站,有关专家估计实际情况要远高于这个数字。一组最近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参与调查的3000名大学生中,有46%的人浏览过色情网站[5]。用在网络上掀起反黄浪潮的辽宁渤海大学教师王吉鹏的话说:“我们现在的网络色情状况,已经从遮遮掩掩发展到一个明目张胆的地步,从星星之火发展到遍地燎原的状态,从小网站的色情表演发展到门户网站的色情天堂。”[6]

2、黑客入侵

入侵计算机网络是指黑客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故意进入任何的计算机系统。由于黑客犯罪的特点在于其技术性和专业性,大学生开始成为黑客群体中较大的一支。通过近年来对“黑客”的调查发现:黑客一般为男性,大多数是年龄在16-24岁之间的高中生和大学生,其中以大学生居多[7]。1998年我国第一例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罪名逮捕了国内一所著名高校的研究生,其所做的非法入侵、网络病毒等行为大部分仅仅是一种猎奇的冲动。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无化导致大学生对人的主体感淡化,仅仅把自己的行为视为一种智力游戏或是一种炫耀的资本,是为了获得一种自身拥有强大权利的满足感。1999年4月26日,摧毁世界上近6000万台计算机的“CIH”病毒就是一名台湾学生陈盈豪的玩笑之举。

网络之所以会引起大学生的道德失范,其原因还在于其隐蔽性造成了行为和责任的分离。现实生活中,行为与责任联系紧密,追究责任比较容易确定,在网络上,行为不再与责任挂钩,大学生可以做其在现实中受法律道德限制的行为而不用承担任何责任。这在无形中促使大学生为追求一时的情绪发泄而滥施行为造成其道德溃堤,引发网络上不文明现象泛滥,再次影响更多的大学生道德滑坡。大学生没有很好的自控能力,道德又具有极强的惯性作用,网络道德的失范自然会过渡到现实道德的失范。在这里,网络对与现实社会的辐射力就会体现出来,网络道德失范成为现实道德失范的起点[8]。目前,包括中国在内都在加强打击黑客的立法工作,以确保网络安全、健康的发展。

四、网络与大学生的安全淡漠感

现代社会国家安全包括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安全无法直接从表面上得以发现,但是随着网络影响力的日益发展,网络对文化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虽说和平和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两大主题,然而对立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信息渗透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极易使缺乏政治经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受蒙蔽,从而导致迷失政治方向。[9]

网络信息交流的一个特点是跨国传播,这在交流平衡的系统中可以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当代网络世界信息交流极不平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信息输出大国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掌握着全球的信息主导权,随着世界信息领域的不对称发展,他们利用对信息资源及其相关产业的垄断地位对信息技术领域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信息渗透。80年代以来,食品、服装、发型、娱乐这些文化表层的东西接助电视的威力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到几乎同步[10]。到了现在,网络的强大影响力比起电视来有过之无不及,甚至连抵御文化侵略的最重要防线——语言,也开始西化。

大学生是中国最为宝贵的人才资源,英美国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潜力巨大的群体,从政治上和文化上向大学生群体渗透其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一直就是英美国家的实际政策,而大学生对现状的认识和警惕性明显不足。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后,有大学生称中国为“自讨苦吃”并举例说明中国在国际问题上对英美的干涉,其消息来源就是互联网[11]。虽然大多数大学生对此事件在网上予以强烈谴责,但对其隐藏的网络行为缺乏足够认识。从长远看,大学生的这种安全意识淡漠具有极大的危险,它会导致大学生在无意识之中被网络信息同化从而引起大学生的政治异化。

我们在互联网上已经看到了这种情形:

首先,在网络所及的范围内,西方文化毫不顾忌异质文化的特点,试图“说服”别人放弃自己的文化信仰而接受他们的文化理念。当遇到阻碍的时候,西方文化会采取各种方式“融解”它、同化它、直到摧毁它。在殖民时代,西方曾依靠武器做到这一点,而在现在,大学生们喝着可口可乐,吃着麦当劳,穿着T恤牛仔,跳着街舞,西方社会依靠强大的电子信息流轻易实现了同样的目的。

其次,处于信息传播弱势的地区,其本民族文化风范不足以抵抗席卷而来的强大攻势。网络无情地撕裂其保护本民族文化的地域防线,使它只有加入主流信息流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除非与网络隔绝,否则只有被逐渐同化。

在未来的信息化社会里,一种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支持这种文化价值观的科技[12],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极为重要的文化使命承担者,肩负承上启下保护文化安全的责任。据统计,互联网上英语信息为84%,处于英语如此强大的重重包围之下,大学生如果认识不到本土文化的重要性,那么中国未来的文化维护和创建就不容乐观。

很多哦,自己总结吧

iPhone关机后仍在运行,或遭恶意软件入侵

iPhone关机后仍在运行,或遭恶意软件入侵

iPhone关机后仍在运行,或遭恶意软件入侵,据报道称,苹果iPhone中的芯片在设备关机时会继续以低功耗模式(LPM)运行。iPhone关机后仍在运行,或遭恶意软件入侵。

iPhone关机后仍在运行,或遭恶意软件入侵1

一直以来,苹果都以极高的安全性自诩,甚至被美国政府要求解锁iPhone都直接拒绝,但现在看来这个安全性有些搞笑了。

据悉,iPhone上有一个特殊的机制, 会让手机在关机时仍然以低功耗模式(LPM)运行,以便继续进行查找手机防丢,或者继续通过NFC刷卡等操作。

但根据网易科技最新报道, 最近有研究人员基于这一机制设计出一种恶意软件,在用户关闭iPhone时也能运行。

研究称,iPhone在低功耗模式下缺少数字签名机制甚至不会对运行固件进行加密,德国达姆施塔特技术大学的学者们设计了一种方法能侵入关机的iPhone。

利用这种缺乏加密的机制来运行恶意固件, 攻击者能够跟踪手机位置,或在手机关闭时运行恶意功能,就像是敞开了大门一样。

研究人员补充称:“LPM机制的设计似乎主要是从功能角度出发,并没有考虑预期应用程序之外的安全威胁。关机后查找功能会将用户手中的iPhone变成追踪设备,而蓝牙固件功能实现并不安全,可能会被恶意软件操纵或篡改。”

此外,如果黑客从中发现易受无线攻击的安全漏洞,也有可能感染iPhone的内置芯片,进而完全突破iPhone的安全封锁。

iPhone关机后仍在运行,或遭恶意软件入侵2

我们都知道,手机一旦关机,就意味着全部功能进入睡眠状态,是无法运转的,只有开机的状态下才能操作。但有研究称,iPhone关机后仍在运行,这是怎么回事?原来目的是因为这样的。

据报道称,苹果iPhone中的芯片在设备关机时会继续以低功耗模式(LPM)运行。日前有研究人员基于这一机制设计出一种恶意软件,在用户关闭iPhone时,手机也能运行。虽然这一研究仍是理论性的,但也说明了苹果设备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

也就是说,用户在关闭iPhone时,实际上设备并没有完全关机,内置芯片会继续以低功耗模式运行,让用户可以使用“查找”功能定位丢失或被盗的设备,或在电池电量耗尽后能继续使用苹果钱包和汽车钥匙。但有网友认为,这样的设置还是很不错的。

苹果公司(Apple Inc. )是美国一家高科技公司。苹果营收达到3658亿美元, [169] 由史蒂夫·乔布斯、斯蒂夫·盖瑞·沃兹尼亚克和罗纳德·杰拉尔德·韦恩(Ron Wayne)等人于1976年4月1日创立,并命名为美国苹果电脑公司(Apple Computer Inc.),2007年1月9日更名为苹果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库比蒂诺。

苹果公司1980年12月12日公开招股上市,2012年创下6235亿美元的市值记录,截至2014年6月,苹果公司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全球市值最大公司。当地时间2020年8月19日,苹果公司市值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 [1] 苹果公司在2016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9名。

2013年9月30日,在宏盟集团的“全球最佳品牌”报告中,苹果公司超过可口可乐成为世界最有价值品牌。2014年,苹果品牌超越谷歌(Google),成为世界最具价值品牌。

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第6名。

北京时间2022年1月4日凌晨2点45分左右,美国科技巨头苹果的股价达到了182.88美元,市值第一次站上了三万亿美元的台阶,这不仅是全球首个3万亿市值,也相当于全球第五大经济体的GDP体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日本及德国。

iPhone关机后仍在运行,或遭恶意软件入侵3

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一支研究团队,刚刚披露了一种可将恶意软件加载到 iPhone 上的新手段。更糟糕的是,攻击者甚至可在设备处于关机状态时得逞。虽然尚无证据表明该漏洞已被野外利用、甚至可能需要搭配其它攻击手段,但对于设备制造商苹果来说,这依然是个相当烫手的山芋。

TechSpot 指出:这项漏洞利用与 iOS15中的一项功能有关,允许 Find My 在设备关机后仍持续工作数小时。

具体说来是,用于蓝牙、近场通讯(NFC)和超宽带(UWB)的芯片,即使在用户关机后、仍会已低功耗(LPM)模式继续运行。

这种特殊的模式,与您在正常使用 iPhone 时、于“低电量”状态下开启的“黄色电池指示图标”并不是一码事。

可知在评估 LPM 功能时,该校研究团队发现蓝牙 LPM 固件既无签名、也未加密。

然而在适当的触发条件下,研究团队声称可修改此固件以运行恶意软件 —— 有利于攻击者的条件包括对 iPhone 进行越狱、且最好获得系统级访问权限。

如果你已经已经放权,那这里提到的蓝牙芯片漏洞利用可能就是多此一举了。即便如此,研究人员还是及时地向苹果通报了相关问题,但这家库比蒂诺科技巨头没有立即回应 Motherboard 的置评请求。

庆幸的是,安全研究员 Ryan Duff 表示:“在缺乏额外漏洞利用的情况下,攻击者难以单独借此发起攻击”。

但若攻击者有机会直接利用到蓝牙芯片并修改固件(目前尚不知晓有类似的漏洞利用),事情就会变得相当棘手。

即使 iPhone 处于关机状态,黑客仍可利用该漏洞来定位用户设备。

最后,在2022年5月的 Arxiv 预印版(PDF)报告中,研究团队警告称 LPM 是一个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的攻击面。

若被别有用心的人染指,以在关机后的 iPhone 上部署无线型的恶意软件,后果将不堪设想。

可口可乐在中国的潜在入侵者

潜在竞争对手是指暂时对企业不构成威胁但从长远来看具有潜在威胁的竞争对手。所以百事可乐等现有的饮料企业不是可口可乐的潜在竞争者,而是现有竞争者。潜在竞争对手的可能威胁,取决于进入行业的障碍程度以及行业内部现有企业的反应程度。入侵障碍主要存在于六个方面,即规模经济、品牌忠诚、资金要求、分销渠道、政府限制及其它方面的障碍(如专利等) 饮料属于一般性商业行业,很难发生市场独占,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市场大,潜在竞争者较多。因此不能说可口可乐有那些潜在竞争者,只能说一些外国饮料企业(尚未进入中国市场的)和国内将要成立的饮料企业或者将要合并的企业都是可口可乐的潜在竞争者,对其利益构成一定程度上的威胁。 好咯,我知道的就这么多了。。。。。。

记得采纳啊

家里WiFi被黑客入侵了怎么找回密码

用牙签按住路由器上的reset恢复出厂设置,在登入路由器网站(192.168.1.1或192.168.1.2,在路由器背面有),重新设置一下就好

可口可乐如何征服欧洲

可口可乐如何征服欧洲

不可一世的美式作风,令某些人反感,但可口可乐进攻欧洲的行动大获成功。不管是好是坏,这开启了新式的营销手法。

很少有品牌像可口可乐那样,把"美国"说得那么清楚,又那么成功。但可口可乐刚进入欧洲时,形势并未变得对它较有利(或者说形势并未因它而变得更有利)。经过一场战争、外交干预、一些高明的行销,它才扭转形势,创立了一个改变过去六十年全球商业与文化的模式。

1880年代,可口可乐在美国刚上市时,被认为是有益健康的饮料。它的市场魅力,部分在于它不含酒精,因此是合适的戒酒饮料。但1920年代该公司试图将市场扩大到欧洲,却发现其产品被怀疑有害健康。毕竟它含有糖和咖啡因,销售对象特别锁定年轻人,而且该公司不愿意泄露它的秘密成分。管制官员和药物协会心存疑虑。而在欧洲,拿可口可乐是酒的替代饮料来做卖点,效果也没有在美国好。

以酒类替代品为卖点,不但没有拉升可口可乐的业绩,反倒使它除了面临医学界的怀疑,还面临来自酒商和酿酒业者的保护主义压力(至少在法国,酒商以美国海关管制葡萄酒和烈酒出口,理直气壮地要求可口可乐也应接受法国饮料规定,此前它一直拒绝接受该规定)。这一营销定位还有别的影响,那就是触痛了民族主义者的敏感神经。这些人担心年轻人冷落葡萄酒或啤酒而拥抱可乐后,会变得比较不像法国人或德国人,他们提醒同胞"什么样的人吃什么样的东西",到1939年,可口可乐在欧洲的销售量增长有限(在拉丁美洲反倒增长更多);但1945年,可口可乐再度大举进攻欧洲,情况大幅改观。

一方面,冷战之初,凡是大举展开营销攻势的美国公司,都要面对新的怀疑,特别是来自政坛左派的怀疑。有些共产党和报纸宣称可口可乐是毒药,其销售人员是情报人员,装瓶厂可能被改造成原子弹工厂。法国流传着不利于可口可乐的谣言,其中一条是可口可乐公司打算在巴黎圣母院的正面上张贴广告。这种谣言散播的危险,虽然没有世界末日的恐怖气氛,却同样让法国人觉得受到了污辱。战后大部分欧洲政府管制对外投资(也管制食物、饮料的成分),因此,反可口可乐联盟又多了一支力量,这对该公司影响非常大。在丹麦,可口可乐短暂遭禁;在比利时、瑞士,因健康问题官司的耽搁,可口可乐迟迟才打入两国市场;在法国,经过好一番折腾,管制官员才同意其可以上市而不必透露秘密成分。

另一方面,战后美国国力剧增,华盛顿当局极力为这家从亚特兰大发迹的公司拓展地盘(共产党的积极反对,反倒坚定了美国的决心)。美国政府以多种明示和暗示的手段,警告欧洲各国政府禁止可口可乐进口会产生不利影响:法国外交部担心马歇尔计划可能泡汤;欧洲各国政府虽担心可口可乐所带来的文化冲击,但怕因小失大,纷纷改变反对立场。

和其他许多公司一样,可口可乐公司靠着与美国政府的深厚关系,得到极大好处。事实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本身大大密切了两者的关系。二战期间,可口可乐公司不惜血本,让美国大兵能以低价喝到他们的汽水,甚至,西欧局部地区一解放,他们就迅速进入设立装瓶厂。可口可乐瓶子造型特殊,解放区人民不必凑近看(或不必懂英语),就知道美国大兵在喝什么

软件公司Globant被Lapsus$攻陷

软件公司Globant被Lapsus$攻陷

软件公司Globant被Lapsus$攻陷,该组织表示“假期回来了”,并在其 Telegram 频道上发布了一个 70GB 的种子文件,软件公司Globant被Lapsus$攻陷。

软件公司Globant被Lapsus$攻陷1

就在英国警方逮捕了 7 名嫌疑犯之后,近期非常猖獗的黑客组织 Lapsus$ 又有了新动作。 在攻击微软、三星、NVIDIA 和 Okta 等公司之后,该组织再次宣布成功攻陷 Globant,后者是一家位于卢森堡的软件开发咨询公司。

在周三宣布自己“度假归来”之后,该组织在其 Telegram 频道上发布了一个 70G 的种子文件,其中包括据称从该公司窃取的数据,黑客声称其中包括其企业客户的源代码。

Globant 向 TechCrunch 证实,它已经“检测到我们公司代码库的一个有限部分受到了未经授权的访问”,并正在进行调查。

黑客们还公布了一份用于访问其源代码共享平台的公司凭证清单,包括 GitHub、Jira、Crucible 和 Confluence。恶意软件研究小组 VX-Underground 在Twitter上发布了黑客 Telegram 帖子的编辑截图,其中显示该小组发布了他们声称是Globant的密码,如果得到证实,攻击者很容易猜到这些密码。

在发布种子文件之前,Lapsus$ 还分享了一个文件目录的截图,其中包含据信是 Globant 客户的几个公司的名字,包括Facebook、花旗银行和C-Span。

Globant公司还在其网站上列出了一些高知名度的客户,包括英国大都会警察局、软件公司Autodesk和游戏巨头Electronic Arts。至少Lapsus$的一名成员参与了去年电子艺界的数据泄露事件,但目前还不清楚这两起事件是否有关联。

软件公司Globant被Lapsus$攻陷2

Lapsus$ 黑客组织似乎再次袭击,最新的受害者是来自卢森堡的软件开发公司 Globant。

该组织表示“假期回来了”,并在其 Telegram 频道上发布了一个 70GB 的种子文件,声称该转储文件中包含 Globant 的客户源代码等内容。

该公司的客户包括谷歌、LinkedIn、EA 和可口可乐等。去年, EA 的端点被 Lapsus$ 的一名成员破坏,但目前无法知道这两个漏洞是否有任何共同点。Lapsus$ 还发布了一个文件夹的截图,展示了一些所谓的 Globant 客户——Facebook、花旗银行、C-Span。

“非常敏感的信息”

除了源代码之外,该组织还发布了公司密码列表,这些公司用于访问 GitHub、Jira、Crucible 或 Confluence 等源代码共享平台。

泄漏还包含多个具有“非常敏感信息”的存储库——包括 TLS 证书私钥和链、用于第三方服务的 Azure 密钥和 API 密钥、7,000 份候选人简历、150 多个数据库和“大量”用于研究人员证实,各种服务。

在给TechCrunch的一份声明中,Globant 确认遭到破坏,称它检测到其公司代码存储库的“有限部分”受到未经授权的访问。它补充说,目前正在进行调查。

一些网络安全研究人员似乎认为转储是合法的。SOS Intelligence 首席执行官 Amir Hadzipasic 对同一出版物的违规行为发表评论说:“就 Globant 和 Globant 受影响的客户而言,泄漏是合法且非常重要的。”

Lapsus$ 已成为 2022 年头几个月最臭名昭著的名字之一,据报道它已经入侵了包括 Nvidia、三星、LG、微软和 Okta 在内的'许多主要科技公司。

执法机构似乎认为该组织是由一名与母亲住在英国的青少年经营的,一些被指控的 Lapsus$ 成员最近在该国被警方逮捕。

软件公司Globant被Lapsus$攻陷3

近日,IT和软件咨询公司Globant证实,他们遭到了Lapsus$黑客组织的入侵,其中由管理员凭据和源代码组成的数据被其泄露。

“我们最近发现,公司的部分代码库受到了未经授权的访问。——Globant”

作为泄密的一部分,Lapsus$黑客组织发布了从Globant窃取的70GB数据,将其描述为“一些客户的源代码”。其中有一张声称是Globant存档目录的屏幕截图,里面包含了Abbott、apple-health-app、C-span、Fortune、Facebook、DHL和Arcserve等客户的源代码文件夹。这些条目的元数据显示文件夹在3月29日被修改过,这可能就是数据被盗的时间。

在随后的一篇帖子中,Lapsus$公布了一组凭证,他们表示这些凭证使管理员可以访问Globant公司使用的源代码共享平台(Jira、Confluence、GitHub、Crucible)。

对于Globant来说,损失似乎很大。威胁情报公司 SOS Intelligence表示,泄露的数据包含客户信息以及一个带有大量私钥(全链、Web 服务器SSL 证书、Globant服务器、API密钥)的代码库。其中一个存储库是为Globant在2020年底收购的金融行业咨询应用Bluecap服务的。此外,Lapsus$泄露的数据还包括了150多个用于各种客户应用程序的SQL数据库文件。

对于此次事件,Globant方面表示,通过调查,目前并未发现任何证据表明黑客入侵了其基础设施系统的其他部分。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Lapsus$团伙入侵了许多大型科技公司,例如英伟达、 三星、 育碧、 沃达丰、微软和Okta等。该组织已经受到执法部门的关注,在Globant被黑入的几天前,英国警方宣布已经逮捕了7名Lapsus$成员,并且指控一名来自牛津的16岁少年是该组织的领导人之一。

同时,美国联邦调查局也在调查该组织的活动,并要求公众提供信息以识别参与入侵美国公司计算机网络的Lapsus$成员。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