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口扫描工具snoop_端口扫描工具mac

hacker|
87

IP扫描的软件

可以用ping命令。

也可以用

IPBook(超级网络邻居)是一款小巧的搜索共享资源及FTP共享的工具,软件自解压后就能直接运行,无需安装。它还有许多辅助功能,如发送短信等等。具体功能如下:1、搜索Internet上任意网段机器的共享资源。并且可以打开共享资源,类似于Windows的网络邻居。2、搜索HTTP服务,FTP服务及隐藏共享。3、给指定的计算机发送弹出式短消息。(可以在win98/win2000等操作系统中使用发送功能)4、查出自己的IP地址和计算机名,MAC地址等等。5、查出任意IP地址的计算机名,工作组,MAC地址等等。6、可以自动将查出的主要信息存储起来,以便下次查看。并且可以将之输出(Export)到文本文件中去,以便于编辑。7、对指定的IP地址进行Ping,Nbtstat,检测端口是否开放等操作。8、支持在线升级。

路由器d link7400设置

网址分类管理:支持

WEB安全:支持

PPTP服务端:支持

PPTP客户端:支持

根据线路带宽自动均衡:支持

根据访问目的地址均衡目标线路:支持

根据内部源地址均衡目标线路:支持

单台多出口自动备份:支持

多台多出口自动备份:支持

BT、电驴、迅雷等P2P应用控制:支持

访问控制列表:支持

支持限制每台PC的NAT会话连接数:支持

内部单台PC的NAT会话限制:支持

内部部分PC的NAT会话限制:支持

内部所有PC的NAT会话限制:支持

多IP支持:WAN口、LAN口都支持

支持IP限速:支持

内部单台PC限速:支持

内部部分PC限速:支持

内部所有PC统一限速:支持

上载单独限速:支持

下载单独限速:支持

防TCP SYN攻击:支持

防UDP Flooding攻击:支持

防ARP广播报文攻击:支持

防外网Ping攻击:支持

防Ping扫描:支持

防端口扫描:支持

冲击波病毒防范:支持

ARP地址欺骗防范:支持

病毒防火墙:支持

实时监测内部PC病毒:支持

该路由器具备这么多功能 很容易操作,本着哪些IP是局域网的内部用户电脑的 哪个是服务器的IP 自己理解 在路由器上设置就行了。

服务器IP地址段为10.17.0.8-255 从中挑一个,做服务器IP,记住。要是局域网中电脑不是很多,那就把所有的电脑的MAC地址查下,记下来,然后在路由器中将IP地址192.168.0.12-255的某个绑定,然后将这两个网段都添加进路由器中,保证能上互通,然后在路由器的WEB界面就能控制,查看了。准确定位是哪台机子。

大概就是这样,具体的能登陆你的路由器实际演示就好理解了,本人没有这台路由器,截图就没法做了。

希望能帮助你解决问题。

交换机接口堵塞现象控制数据还能通过么

可是,在长时间工作之后,交换机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现象;为了及时解决故障现象,网络管理员时常会采取远程方法来管理交换机系统。然而有的时候,我们会遭遇无法远程管理交换机的现象,面对这种故障现象,我们究竟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面对呢?现在,本文就对这类故障的排除思路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检查线路连接状态 如果客户端系统与目标交换机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不通畅的话,那么我们当然不能通过网络通道远程登录进目标交换机的后台管理系统,来对其进行远程管理了;因此,当我们遭遇无法远程管理交换机现象时,首先应该使用ping命令测试一下物理连接线路的通畅状态。当然,在进行ping命令测试操作之前,我们必须选择一台与目标交换机处于相同子网的普通客户端系统,之后执行ping命令来测试交换机设备的IP地址是否可以正常ping通,如果不能正常ping通,那就说明物理连接状态可能存在问题;此时,我们可以尝试换用其他客户端系统继续执行ping命令测试,看看目标交换机的IP地址是否还能被正常ping通,要是一直被无法ping通时,那问题很有可能出现在交换机自身“身上”,例如交换机的端口工作状态不正常,或者交换机的硬件性能不稳定时,都有可能造成无法ping通的故障现象。 当然,如果我们可以从普通客户端系统正常ping通交换机设备的IP地址,但是偏偏就不能远程管理目标交换机设备时,那问题多半是交换机出现了软故障,例如交换机后台管理系统的版本较低,或者是交换机系统被网络病毒入侵了。 检查端口工作状态 有的时候,某个交换端口被大容量数据不断冲击时,容易导致对应端口的板卡CPU资源被大量消耗,严重的时候对应板卡上的所有交换端口都会出现假死现象,这个时候如果我们通过这些假死的交换端口ping交换机设备的IP地址时,自然就会出现无法ping通的故障现象了,并且尝试进行远程登录操作时就不会成功。 为了判断交换端口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我们可以使用console控制线直接连接到交换机的控制端口上,同时以系统管理员身份登录进入交换机系统的后台管理界面,并在该界面的命令行状态下执行字符串命令“display cpu”,来查看交换机各块板卡的CPU资源消耗情况,如果发现某块板卡的CPU消耗率达到50%以上,那么对应板卡上的某个交换端口可能不停地受到大容量数据的冲击。 为了能够找到目标故障交换端口,我们可以将网络线缆依次插入到故障交换板卡的每一个交换端口上,之后在对应交换端口的视图模式状态下,ping局域网的网关地址,看看能否正常ping通目标网关地址。一旦发现某个交换端口不能正常ping通目标网关地址时,我们必须在该交换端口的视图模式状态下,执行字符串命令“display xxx”,其中“xxx”为指定的交换端口,从其后弹出的结果界面中我们就能清楚地判断出该交换端口的输入数据包、输出数据包、广播数据包的大小了,要是看到输入数据包、输出数据包大小同时超过1000M/s以上大小时,那就意味着当前交换端口的数据流量不正常。此时,为了防止该交换端口继续影响整个交换机的工作状态,我们必须利用交换机系统自带的“shutdown”命令,暂时关闭目标故障交换端口的启用状态,之后进一步查找目标故障交换端口下面的子网状态,以便揪出造成交换机板卡CPU被过度消耗的真正“罪槐祸首”,从而恢复目标交换端口的工作状态,那样一来我们就能正常通过网络来远程管理目标交换机了。 检查病毒攻击状态 现在ARP病毒非常流行,一旦局域网意外遭遇了该网络病毒袭击后,那么客户端系统的网络连接图标可能会频频变红,用户上网访问就会频繁掉线,IE浏览器打开网页内容时就会频繁出现错误等等,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故障现象,主要就是这种类型的网络病毒伪造了IP地址和MAC地址,实现了ARP欺骗,这种网络欺骗会在本地网络中产生大量的ARP通信量,最终会导致网络传输通道发生堵塞现象。很明显,当本地局域网中意味出现了ARP病毒后,我们可能就无法通过网络通道远程登陆进目标交换机的后台管理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远程管理操作了。那么我们该如何才能判断出无法远程管理交换机的故障现象,就是由于ARP病毒的攻击引起的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只要对交换机的各个交换端口进行扫描,并将扫描的结果信息中自动保存到特定文本文件中,日后打开这个结果文件,检查其中是否出现地址冲突的提示,如果看到这样的提示,那就说明局域网中果然存在ARP病毒,之后进一步查找并关闭ARP病毒源,就能禁止ARP病毒继续攻击本地局域网网络了。下面就是该方法的具体实现步骤: 首先通过Console控制线缆将笔记本之类的客户端计算机直接连接到目标交换机上,在物理连接正确无误后,从客户端系统桌面上依次单击“开始”/“程序”/“附件”/“通信”/“超级终端”命令,并创建一个指向目标交换机的新终端连接; 其次通过新的终端连接登录进入目标交换机的后台管理系统,依次单击超级终端界面中的“传送”/“捕获文字”命令,设置一个文本文件来保存扫描交换机的结果信息; 接着在交换机后台管理系统的DOS命令行状态下,执行字符串命令“dis dia”,来对交换机系统的各个交换端口进行全面扫描,扫描结束后这些结果信息会被自动捕获保存到先前设置的文本文件中; 打开目标文本文件,仔细检查其中是否存在地址冲突的提示信息,要是发现有这样的提示信息时,那就说明局域网中存在ARP病毒。为了找到ARP病毒源头,我们可以在交换机的命令行状态下执行“dis mac”字符串命令,从其后的结果界面中找到发生地址冲突的MAC地址对应的交换端口以及所在子交换机的IP地址; 下面以系统管理员权限登录进入目标子交换机系统,将该系统切换进入全局配置状态,之后再进入目标交换端口的视图配置状态,在该状态下执行“shutdown”命令,将目标交换端口暂时关闭,以便禁止ARP病毒通过该交换端口影响整个局域网; 最后,我们可以查看网管记录,找到连接到故障交换端口的客户端计算机,要求该计算机用户必须及时杀毒,确保能够将ARP病毒及时清除干净;在清除干净ARP病毒后,再在对应交换端口的视图模式配置状态下,执行“undo shutdown”字符串命令,将目标交换端口重新启用起来,这么一来我们就能成功解决由ARP病毒引起的无法远程管理交换机故障现象了。 检查缓存溢出状态 当交换机的工作时间比较长时,对应设备的系统缓存很容易出现溢出错误,一旦发生这种错误,那么交换机轻则会出现工作状态不稳定的故障现象,严重时会出现死机现象。显然,只要交换机出现缓存溢出错误,我们将不能对它进行远程管理,因为交换机系统将无法对远程管理连接请求做出应答。那么我们该如何确认交换机系统发生了缓存溢出错误呢?依照下面的操作,我们可以基本确认交换机系统是否存在缓存溢出错误了: 首先到目标交换机现场,仔细观察该设备控制面板上的信号灯状态,一旦发现多个信号灯状态出现明显错误时,那该设备就可能出现了缓存溢出错误;例如,笔者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奇怪现象,那就是明明交换端口上没有连接线缆,但是对应交换端口上的信号灯也处于点亮状态,很明显这样的状态是不正常的。遇到交换端口信号灯状态不正常时,我们可以尝试重新启动一下交换机设备,看看对应系统重新启动之后,交换端口的状态是否能够恢复正常,如能恢复正常,则基本就能确定该交换机之前出现的故障就是由系统缓存溢出引起的。 如果发现目标交换在重新启动之后,没有多长时间,交换机的工作状态又不正常了,那么我们必须进入该交换机的后台系统,在系统全局配置状态下执行字符串命令“dis cpu”,观察一下交换机各块板卡的CPU消耗情况,如果消耗过高的话,那说明本地局域网中存在广播风暴现象,这种现象也会造成系统缓存溢出错误。为了判断是否存在广播风暴现象,我们可以先执行字符串命令“dis dia”,来检查目标交换机各个端口的数据流量大小,将输入、输出流量同时达到1000M/s以上大小的端口找出来,再进入这些端口的视图模式配置状态,同时在该状态的命令行提示符下反复使用“dis int”命令,观察对应端口的输出广播包数量增加幅度有没有达到500M/s以上大小,一旦超过这个数值,那就基本确定局域网中存在广播风暴现象了。我们只有对大流量的交换端口进行深入检查,找出引起广播风暴现象的根源,才能解决交换机系统频繁出现缓存溢出的错误。 此外,局域网中的另外一台交换机之所以没有受到网络病毒的袭击,很可能是该交换机的性能比较稳定,换句话说,就是故障交换机设备可能存在元件老化的现象,这种现象导致故障交换机抵抗网络病毒的能力比较低下,这样一来相同型号的两台二层交换机,自然它们的工作状态不一定完全相同了。为了尽可能避免由网络病毒引起的这种故障现象,我们在组建局域网网络时,应该尽量选用性能比较稳定、缓存容量较大的交换机设备;同时要经常使用正版的杀毒软件来清除局域网中的网络病毒,阻止广播风暴现象的发生。 检查系统版本状态 在实际管理网络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许多无法远程登录交换机后台的故障,竟然是由于交换机后台管理系统版本较低引起的,因此当我们排除了上面的各项因素,仍然还无法对交换机系统进行远程管理时,那就需要检查对应交换系统的版本是否太低了,说不定低版本的后台管理系统不支持远程管理操作呢! 为了检查系统版本状态是否正常,我们可以使用控制线直接连接进入交换机后台系统,在系统的全局配置状态下,执行字符串命令“dis ver”,从其后返回的结果信息中就能知道交换机目前使用的是什么系统版本了; 之后进入目标交换机设备的官方网站,看看是否有最新版本的后台系统可以下载使用,一旦发现有最新版本出现时,可以及时将其下载下来,并按照正确的方法将交换机设备升级到最新系统版本,升级完成后及时重新启动一下交换机系统,如此一来交换机说不定就能支持远程管理操作了。 需要提醒各位注意的是,在完成交换机系统的升级任务后,我们必须根据以前的旧配置,对交换机新系统的上网参数进行重新更新配置,才能让交换机的工作状态恢复到正常

怎样防护1433,3389的一些容易受攻击的端口

有效防止黑客和病毒的arp欺骗攻击,拒绝断网提高网络稳定性。通过扫描发现内网电脑的IP和MAC地址,并自动生成arp绑定脚本,只需拷贝到各台电脑上做成启动脚本就可实现IP、MAC地址静态绑定。同时提供全能绑定程序,可对windows 98以上所有操作系统做IP、MAC地址绑定。

1、有效防止黑客和病毒的arp欺骗攻击,拒绝断网提高网络稳定性。通过扫描发现内网电脑的IP和MAC地址,并自动生成arp绑定脚本,只需拷贝到各台电脑上做成启动脚本就可实现IP、MAC地址静态绑定。同时提供全能绑定程序,可对windows 98以上所有操作系统做IP、MAC地址绑定。

2、文件列表

MacScan.exe--MAC地址扫描器

BindArp.exe--ARP绑定程序

ReadMe.txt--使用说明文件

3、使用方法

第一步、扫描地址

打开MacScan.exe,输入要扫描的内网IP范围,点击开始扫描按钮。程序自动对该IP范围内的电脑进行扫描,并将扫描到的IP和MAC地址信息显示在界面上。同时在程序目录下生成ArpList.ini文件和BindArp.bat文件。

第二步、绑定地址

用户可以用两种不同的办法绑定IP和MAC地址。

(1)将BindArp.exe和ArpList.ini拷贝到各台电脑上,并将BindArp.exe放到启动菜单中自动运行绑定IP和MAC地址。该程序适合windows 98以上所有操作系统。

(2)将BindArp.bat拷贝到各台电脑上,并做成启动脚本自动运行绑定IP和MAC地址。该脚本仅适合windows xp以上操作系统

(做好防护~~~就没那么容易被攻击0)

关于网络IP地址

1.IP地址基础知识。

在Internet上有千百万台主机,为了区分这些主机,人们给每台主机都分配了一个专门的地址,称为IP地址。通过IP地址就可以访问到每一台主机。IP地址由4部分数字组成,每部分数字对应于8位二进制数字,各部分之间用小数点分开。如某一台主机的IP地址为:211.152.65.112 ,Internet IP地址由NIC(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统一负责全球地址的规划、管理;同时由Inter NIC、APNIC、RIPE三大网络信息中心具体负责美国及其它地区的IP地址分配。

固定IP:固定IP地址是长期固定分配给一台计算机使用的IP地址,一般是特殊的服务器才拥有固定IP地址。

动态IP:因为IP地址资源非常短缺,通过电话拨号上网或普通宽带上网用户一般不具备固定IP地址,而是由ISP动态分配暂时的一个IP地址。普通人一般不需要去了解动态IP地址,这些都是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的。

公有地址(Public address)由Inter NIC(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因特网信息中心)负责。这些IP地址分配给注册并向Inter NIC提出申请的组织机构。通过它直接访问因特网。

私有地址(Private address)属于非注册地址,专门为组织机构内部使用。

以下列出留用的内部私有地址

A类 10.0.0.0--10.255.255.255

B类 172.16.0.0--172.31.255.255

C类 192.168.0.0--192.168.255.255

2.IP地址是由什么机构分配的?

所有的IP地址都由国际组织NIC(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负责统一分配,目前全世界共有三个这样的网络信息中心。

InterNIC:负责美国及其他地区;

ENIC:负责欧洲地区;

APNIC:负责亚太地区。

我国申请IP地址要通过APNIC,APNIC的总部设在日本东京大学。申请时要考虑申请哪一类的IP地址,然后向国内的代理机构提出。

3.什么是公有地址和私有地址?

公有地址(Public address)由Inter NIC(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因特网信息中心)负责。这些IP地址分配给注册并向Inter NIC提出申请的组织机构。通过它直接访问因特网。

私有地址(Private address)属于非注册地址,专门为组织机构内部使用。

以下列出留用的内部私有地址

A类 10.0.0.0--10.255.255.255

B类 172.16.0.0--172.31.255.255

C类 192.168.0.0--192.168.255.255

4.为什么会受到网络攻击?

据中国公安部消息,公安部2004年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暨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活动圆满结束,调查表明,中国计算机用户计算机病毒的感染率为87.9%,比去年增加了2%。

调查表明,中国计算机用户计算机病毒的感染率为87.9%,比去年增加了2%。但是,3次以上感染计算机病毒的用户数量有较大回落,占全部感染用户数量的57.1%,比去年减少了26%,表明受过病毒感染用户的防范能力有所提高。

2003年5月至2004年5月,中国感染率最高的计算机病毒是网络蠕虫病毒和针对浏览器的病毒或者恶意代码,如“震荡波”、“网络天空”、“尼姆达”、“SQL蠕虫”等。计算机病毒造成的破坏和损失情况比往年有所下降,但针对网络的破坏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一些盗取计算机用户帐号、密码等敏感信息的计算机病毒隐蔽性强、危害性大。

调查表明,被调查单位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比例为58%。其中,发生1次的占总数的22%,2次的占13%,3次以上的占23%。发生网络安全事件中,计算机病毒、蠕虫和木马程序造成的安全事件占发生安全事件单位总数的79%,拒绝服务、端口扫描和篡改网页等网络攻击事件占43%,大规模垃圾邮件传播造成的安全事件占36%。54%的被调查单位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比较轻微,损失严重和非常严重的占发生安全事件单位总数的10%。

造成网络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和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其中因未修补、防范软件漏洞等原因造成的安全事件占总数的66%。同时,调查表明信息网络使用单位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和采用安全专用技术产品等方面均有所提高和加强,但是用户安全观念薄弱、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培训,以及缺乏有效的安全信息通报渠道、安全服务行业发展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造成网络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和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其中因未修补、防范软件漏洞等原因造成的安全事件占总数的66%。同时,调查表明信息网络使用单位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和采用安全专用技术产品等方面均有所提高和加强,但是用户安全观念薄弱、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培训,以及缺乏有效的安全信息通报渠道、安全服务行业发展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5.黑客攻击行为特征分析 反攻击技术综合性分析报告

要想更好的保护网络不受黑客的攻击,就必须对黑客的攻击方法、攻击原理、攻击过程有深入的、详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更具有针对性的进行主动防护。下面通过对黑客攻击方法的特征分析,来研究如何对黑客攻击行为进行检测与防御。

一、反攻击技术的核心问题

反攻击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截获所有的网络信息。目前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来获取信息,一种是通过网络侦听的途径(如Sniffer,Vpacket等程序)来获取所有的网络信息(数据包信息,网络流量信息、网络状态信息、网络管理信息等),这既是黑客进行攻击的必然途径,也是进行反攻击的必要途径;另一种是通过对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系统日志进行分析,来发现入侵行为和系统潜在的安全漏洞。

二、黑客攻击的主要方式

黑客对网络的攻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讲,攻击总是利用“系统配置的缺陷”,“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或“通信协议的安全漏洞”来进行的。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攻击方式超过2000种,其中对绝大部分黑客攻击手段已经有相应的解决方法,这些攻击大概可以划分为以下六类:

1.拒绝服务攻击:一般情况下,拒绝服务攻击是通过使被攻击对象(通常是工作站或重要服务器)的系统关键资源过载,从而使被攻击对象停止部分或全部服务。目前已知的拒绝服务攻击就有几百种,它是最基本的入侵攻击手段,也是最难对付的入侵攻击之一,典型示例有SYN Flood攻击、Ping Flood攻击、Land攻击、WinNuke攻击等。

2.非授权访问尝试:是攻击者对被保护文件进行读、写或执行的尝试,也包括为获得被保护访问权限所做的尝试。

3.预探测攻击:在连续的非授权访问尝试过程中,攻击者为了获得网络内部的信息及网络周围的信息,通常使用这种攻击尝试,典型示例包括SATAN扫描、端口扫描和IP半途扫描等。

4.可疑活动:是通常定义的“标准”网络通信范畴之外的活动,也可以指网络上不希望有的活动,如IP Unknown Protocol和Duplicate IP Address事件等。

5.协议解码:协议解码可用于以上任何一种非期望的方法中,网络或安全管理员需要进行解码工作,并获得相应的结果,解码后的协议信息可能表明期望的活动,如FTU User和Portmapper Proxy等解码方式。

6.系统代理攻击:这种攻击通常是针对单个主机发起的,而并非整个网络,通过RealSecure系统代理可以对它们进行监视。

三、黑客攻击行为的特征分析与反攻击技术

入侵检测的最基本手段是采用模式匹配的方法来发现入侵攻击行为,要有效的进反攻击首先必须了解入侵的原理和工作机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从而有效的防止入侵攻击行为的发生。下面我们针对几种典型的入侵攻击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Land攻击

攻击类型:Land攻击是一种拒绝服务攻击。

攻击特征:用于Land攻击的数据包中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是相同的,因为当操作系统接收到这类数据包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堆栈中通信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相同的这种情况,或者循环发送和接收该数据包,消耗大量的系统资源,从而有可能造成系统崩溃或死机等现象。

检测方法:判断网络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是否相同。

反攻击方法:适当配置防火墙设备或过滤路由器的过滤规则就可以防止这种攻击行为(一般是丢弃该数据包),并对这种攻击进行审计(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源主机和目标主机的MAC地址和IP地址)。

2.TCP SYN攻击

攻击类型:TCP SYN攻击是一种拒绝服务攻击。

攻击特征:它是利用TCP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三次握手过程的缺陷来进行的。攻击者通过伪造源IP地址向被攻击者发送大量的SYN数据包,当被攻击主机接收到大量的SYN数据包时,需要使用大量的缓存来处理这些连接,并将SYN ACK数据包发送回错误的IP地址,并一直等待ACK数据包的回应,最终导致缓存用完,不能再处理其它合法的SYN连接,即不能对外提供正常服务。

检测方法:检查单位时间内收到的SYN连接否收超过系统设定的值。

反攻击方法:当接收到大量的SYN数据包时,通知防火墙阻断连接请求或丢弃这些数据包,并进行系统审计。

3.Ping Of Death攻击

攻击类型:Ping Of Death攻击是一种拒绝服务攻击。

攻击特征:该攻击数据包大于65535个字节。由于部分操作系统接收到长度大于65535字节的数据包时,就会造成内存溢出、系统崩溃、重启、内核失败等后果,从而达到攻击的目的。

检测方法:判断数据包的大小是否大于65535个字节。

反攻击方法:使用新的补丁程序,当收到大于65535个字节的数据包时,丢弃该数据包,并进行系统审计。

4.WinNuke攻击

攻击类型:WinNuke攻击是一种拒绝服务攻击。

攻击特征:WinNuke攻击又称带外传输攻击,它的特征是攻击目标端口,被攻击的目标端口通常是139、138、137、113、53,而且URG位设为“1”,即紧急模式。

检测方法:判断数据包目标端口是否为139、138、137等,并判断URG位是否为“1”。

反攻击方法:适当配置防火墙设备或过滤路由器就可以防止这种攻击手段(丢弃该数据包),并对这种攻击进行审计(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源主机和目标主机的MAC地址和IP地址MAC)。

5.Teardrop攻击

攻击类型:Teardrop攻击是一种拒绝服务攻击。

攻击特征:Teardrop是基于UDP的病态分片数据包的攻击方法,其工作原理是向被攻击者发送多个分片的IP包(IP分片数据包中包括该分片数据包属于哪个数据包以及在数据包中的位置等信息),某些操作系统收到含有重叠偏移的伪造分片数据包时将会出现系统崩溃、重启等现象。

检测方法:对接收到的分片数据包进行分析,计算数据包的片偏移量(Offset)是否有误。

反攻击方法:添加系统补丁程序,丢弃收到的病态分片数据包并对这种攻击进行审计。

6.TCP/UDP端口扫描

攻击类型:TCP/UDP端口扫描是一种预探测攻击。

攻击特征:对被攻击主机的不同端口发送TCP或UDP连接请求,探测被攻击对象运行的服务类型。

检测方法:统计外界对系统端口的连接请求,特别是对21、23、25、53、80、8000、8080等以外的非常用端口的连接请求。

反攻击方法:当收到多个TCP/UDP数据包对异常端口的连接请求时,通知防火墙阻断连接请求,并对攻击者的IP地址和MAC地址进行审计。

对于某些较复杂的入侵攻击行为(如分布式攻击、组合攻击)不但需要采用模式匹配的方法,还需要利用状态转移、网络拓扑结构等方法来进行入侵检测。

四、入侵检测系统的几点思考

从性能上讲,入侵检测系统面临的一个矛盾就是系统性能与功能的折衷,即对数据进行全面复杂的检验构成了对系统实时性要求很大的挑战。

从技术上讲,入侵检测系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识别“大规模的组合式、分布式的入侵攻击”目前还没有较好的方法和成熟的解决方案。从Yahoo等著名ICP的攻击事件中,我们了解到安全问题日渐突出,攻击者的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加上日趋成熟多样的攻击工具,以及越来越复杂的攻击手法,使入侵检测系统必须不断跟踪最新的安全技术。

2.网络入侵检测系统通过匹配网络数据包发现攻击行为,入侵检测系统往往假设攻击信息是明文传输的,因此对信息的改变或重新编码就可能骗过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因此字符串匹配的方法对于加密过的数据包就显得无能为力。

3.网络设备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化就要求入侵检测系统能有所定制,以适应更多的环境的要求。

4.对入侵检测系统的评价还没有客观的标准,标准的不统一使得入侵检测系统之间不易互联。入侵检测系统是一项新兴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对新攻击识别的增加,入侵检测系统需要不断的升级才能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5.采用不恰当的自动反应同样会给入侵检测系统造成风险。入侵检测系统通常可以与防火墙结合在一起工作,当入侵检测系统发现攻击行为时,过滤掉所有来自攻击者的IP数据包,当一个攻击者假冒大量不同的IP进行模拟攻击时,入侵检测系统自动配置防火墙将这些实际上并没有进行任何攻击的地址都过滤掉,于是造成新的拒绝服务访问。

6.对IDS自身的攻击。与其他系统一样,IDS本身也存在安全漏洞,若对IDS攻击成功,则导致报警失灵,入侵者在其后的行为将无法被记录,因此要求系统应该采取多种安全防护手段。

7.随着网络的带宽的不断增加,如何开发基于高速网络的检测器(事件分析器)仍然存在很多技术上的困难。

入侵检测系统作为网络安全关键性测防系统,具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面,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完善,为今后的网络发展提供有效的安全手段。

回答补充:222.85.68.113为中国网通 河南郑州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