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t渗透检测试题的信息

hacker|
67

无损检测专业中:UT、CT、PT分别表示何种检测手段?

超声检测 Ultrasonic Testing(缩写 UT);  

 射线检测 Radiographic Testing(缩写 RT);  

 磁粉检测 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缩写 MT);  

 渗透检测 Penetrant Testing (缩写 PT);

涡流检测 Eddy Current Testing (缩写 ET);

射线照相法(RT)

是指用X射线或g射线穿透试件,以胶片作为记录信息的器材的无损检测方法,该方法是最基本的,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非破坏性检验方法。 1、射线照相检验法的原理:射线能穿透肉眼无法穿透的物质使胶片感光,当X射线或r射线照射胶片时,与普通光线一样,能使胶片乳剂层中的卤化银产生潜影,由于不同密度的物质对射线的吸收系数不同,照射到胶片各处的射线能量也就会产生差异,便可根据暗室处理后的底片各处黑度差来判别缺陷。 2、射线照相法的特点:射线照相法的优点和局限性总结如下: a.可以获得缺陷的直观图像,定性准确,对长度、宽度尺寸的定量也比较准确; b.检测结果有直接记录,可长期保存; c. 对体积型缺陷(气孔、夹渣、夹钨、烧穿、咬边、焊瘤、凹坑等)检出率很高,对面积型缺陷(未焊透、未熔合、裂纹等),如果照相角度不适当,容易漏检; d.适宜检验厚度较薄的工件而不宜较厚的工件,因为检验厚工件需要高能量的射线设备,而且随着厚度的增加,其检验灵敏度也会下降; e.适宜检验对接焊缝,不适宜检验角焊缝以及板材、棒材、锻件等; f.对缺陷在工件中厚度方向的位置、尺寸(高度)的确定比较困难; g.检测成本高、速度慢; h.具有辐射生物效应, 无损检测超声波探伤仪

能够杀伤生物细胞,损害生物组织,危及生物器官的正常功能。 总的来说,RT的特性是——定性更准确,有可供长期保存的直观图像,总体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射线对人体有害,检验速度会较慢。 无损检测X光机 用于工业部门的工业检测X光机通常为工业无损检测X光机(无损耗检测),此类便携式X光机可 以检测各类工业元器件、电子元件、电路内部。例如插座插头橡胶内部线路连接,二极管内部焊接等的检测。BJI-XZ、BJI-UC等工业检测X光机是可连接电脑进行图像处理的X光机,此类工业检测便携式X光机为工厂家电维修领域提供了出色的解决方案。

3、超声波检测(UT)

1、超声波检测的定义:通过超声波与试件相互作用,就反射、透 无损检测设备

射和散射的波进行研究,对试件进行宏观缺陷检测、几何特性测量、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变化的检测和表征,并进而对其特定应用性进行评价的技术。 2、超声波工作的原理:主要是基于超声波在试件中的传播特性。 a.声源产生超声波,采用一定的方式使超声波进入试件; b.超声波在试件中传播并与试件材料以及其中的缺陷相互作用,使其传播方向或特征被改变; c.改变后的超声波通过检测设备被接收,并可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 d.根据接收的超声波的特征,评估试件本身及其内部是否存在缺陷及缺陷的特性。 3、超声波检测的优点: a.适用于金属、非金属和复合材料等多种制件的无损检测; b.穿透能力强,可对较大厚度范围内的试件内部缺陷进行检测。如对金属材料,可检测厚度为1~2mm的薄壁管材和板材,也可检测几米长的钢锻件; c.缺陷定位较准确; d.对面积型缺陷的检出率较高; e.灵敏度高,可检测试件内部尺寸很小的缺陷; f.检测成本低、速度快,设备轻便,对人体及环境无害,现场使用较方便。 4、超声波检测的局限性: a.对试件中的缺陷进行精确的定性、定量仍须作深入研究; b.对具有复杂形状或不规则外形的试件进行超声检测有困难; c.缺陷的位置、取向和形状对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 d.材质、晶粒度等对检测有较大影响; e.以常用的手工A型脉冲反射法检测时结果显示不直观,且检测结果无直接见证记录。 5、超声检测的适用范围: a.从检测对象的材料来说,可用于金属、非金属和复合材料; b.从检测对象的制造工艺来说,可用于锻件、铸件、焊接件、胶结件等; c.从检测对象的形状来说,可用于板材、棒材、管材等; d.从检测对象的尺寸来说,厚度可小至1mm,也可大至几米; e.从缺陷部位来说,既可以是表面缺陷,也可以是内部缺陷。

4、磁粉检测(MT)

1. 磁粉检测的原理:铁磁性材料和工件被磁化后,由于不连续性的存在,使工件表面和近表面的磁力线发生局部畸变而产生漏磁场,吸附施加在工件表面的磁粉,形成在合适光照下目视可见的磁痕,从而显示出 磁粉检测

不连续性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2. 磁粉检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a.磁粉探伤适用于检测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尺寸很小、间隙极窄(如可检测出长0.1mm、宽为微米级的裂纹),目视难以看出的不连续性。 b.磁粉检测可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工件和在役的零部件检测,还可对板材、型材、管材、棒材、焊接件、铸钢件及锻钢件进行检测。 c.可发现裂纹、夹杂、发纹、白点、折叠、冷隔和疏松等缺陷。 d.磁粉检测不能检测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和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条焊接的焊缝,也不能检测铜、铝、镁、钛等非磁性材料。对于表面浅的划伤、埋藏较深的孔洞和与工件表面夹角小于20°的分层和折叠难以发现。

5、渗透检测(PT)

1.液体渗透检测的基本原理:零件表面被施涂含有荧光染料或着色染料的渗透剂后,在毛细管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渗透液可以渗透进表面开口缺陷中;经去除零件表面多余的渗透液后,再在零件表面施涂显像剂,同样,在毛细管的作用下,显像剂将吸引缺陷中保留的渗透液,渗透液回渗到显像剂中,在一定的光源下(紫外线光或白光),缺陷处的渗透液痕迹被现实,(黄绿色荧光或鲜艳红色),从而探测出缺陷的形貌及分布状态。 2.渗透检测的优点: a.可检测各种材料,金属、非金属材料;磁性、非磁性材料;焊接、锻造、轧制等加工方式; b.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发现0.1μm宽缺陷) c.显示直观、操作方便、检测费用低。 3.渗透检测的缺点及局限性: a.它只能检出表面开口的缺陷; b.不适于检查多孔性疏松材料制成的工件和表面粗糙的工件; c.渗透检测只能检出缺陷的表面分布,难以确定缺陷的实际深度,因而很难对缺陷做出定量评价。检出结果受操作者的影响也较大。

6、涡流检测(ET)

1.涡流检测的基本原理:将通有交流电的线圈置于待测的金属板上或套在待测的金属管外(见图)。这时线圈内及其附近将产生交变磁场,使试件中产生呈旋涡状的感应交变电流,称为涡流。涡流的分布和大小,除与线圈的形状和尺寸、交流电流的大小和频率等有关外,还取决于试件的电导率、磁导率、形状和尺寸、与线圈的距离以及表面有无裂纹缺陷等。因而,在保持其他因素相对不变的条件下,用一探测线圈测量涡流所引起的磁场变化,可推知试件中涡流的大小和相位变化,进而获得有关电导率、缺陷、材质状况和其他物理量(如形状、尺寸等)的变化或缺陷存在等信息。但由于涡流是交变电流,具有集肤效应,所检测到的信息仅能反映试件表面或近表面处的情况。 2.应用:按试件的形状和检测目的的不同,可采用不同形式的线圈,通常有穿过式、探头式和插入式线圈3种。穿过式线圈用来检测管材、棒材和线材,它的内径略大于被检物件,使用时使被检物体以一定的速度在线圈内通过,可发现裂纹、夹杂、凹坑等缺陷。探头式线圈适用于对试件进行局部探测。应用时线圈置于金属板、管或其他零件上,可检查飞机起落撑杆内筒上和涡轮发动机叶片上的疲劳裂纹等。插入式线圈也称内部探头,放在管子或零件的孔内用来作内壁检测,可用于检查各种管道内壁的腐蚀程度等。为了提高检测灵敏度,探头式和插入式线圈大多装有磁芯。涡流法主要用于生产线上的金属管、棒、线的快速检测以及大批量零件如轴承钢球、汽门等的探伤(这时除涡流仪器外尚须配备自动装卸和传送的机械装置)、材质分选和硬度测量,也可用来测量镀层和涂膜的厚度。 3.优缺点:涡流检测时线圈不需与被测物直接接触,可进行高速检测,易于实现自动化,但不适用于形状复杂的零件,而且只能检测导电材料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检测结果也易于受到材料本身及其他因素的干扰。

x射线探伤考试试题

1.是非题2.选择题3.问答题4.计算题

一、问答题

9.1 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9.2 无损检测的质量管理一般包含哪些内容?

9.3 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质量管理应包括哪些内容?

9.4 γ射线源的保管储存应满足哪些要求?

9.5 无损检测工艺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9.6 无损检测新工艺和新技术在生产中应用之前,为什么要经过工艺鉴定程序?

9.7 什么是例外检测?制订射线检测的例外检测方案和工艺时,应考虑哪几个方面问题?

9.8 申请开展射线装置工作的单位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9.9 申请放射工作人员证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9.10 如发生人员受超剂量照射事故,应如何处置?

问答题答案

9.1答: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全”,即:

(1)全面质量,即不限于产品质量,而且包括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等在内的广义质量;

(2)全过程,即不限于生产过程,而且包括市场调研、产品开发设计、生产技术准备,制造、检验、销售、售后服务等质量环节的全过程;

射线试题题集

;amp;sId=8034468ts=1365647746mySign=9740004fmenu=1rfh=1qs=txt.form.a

PT测试是什么

PT: penetration testing的缩写符号,又称渗透探伤

渗透检测(penetration testing,缩写符号为PT),又称渗透探伤,是一种表面无损检测方法,属于无损检测五大常规方法之一。

渗透检测方法,即在测试材料表面使用一种液态染料,并使其在体表保留至预设时限,该染料可为在正常光照下即能辨认的有色液体,也可为需要特殊光照方可显现的黄/绿荧光色液体。此液态染料由于“毛细作用”进入材料表面开口的裂痕。毛细作用在染色剂停留过程中始终发生,直至多余染料完全被清洗。此时将某种显像剂施加到被检材质表面,渗透入裂痕并使其着色,进而显现。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人员可对该显现痕迹进行解析。

所以一般也称他为染色探伤.

渗透无损检验证书几年验证

(2) 最长重新颁证周期为:

(a) I、II级:3年;

(b) III级:5年;

(3) III级人员或质保总监可随时对无损检测人员重新考核并决定他们的签证是延期还是撤消。

(4)所有无损检测人员,中断其相应的检测工作6月以上,须重新考核发证。

--------------------------------------------------------------------------

《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鉴定和证书颁发实施细则》

1 适用范围

1.1 众所周知,无损检测(NDT)的应用效果依赖于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和证书颁发的准则,无损检测人员应对指定从事的无损检测方法的应用、验证、监控或评价具有相应的技术理论知识。

1.2 本实施细则提供了制定资格鉴定和证书颁发程序的准则。

2 无损检测方法

2.1 按本细则进行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鉴定和颁发证书,适用于下列各种方法:

(1) 射线照相检测 (RT)

(2) 磁粉检测(MT)

(3) 超声检测(UT)

(4) 液体渗透检测(PT)

3 资格等级

3.1 资格鉴定分为三个基本等级。

3.2 正在申请资格和领取证书过程中的无损检测人员应为学员看待。学员只能与有证人员一起工作,不得单独进行任何检测、解释、评定检测结果和报告检测结果。

3.3资格鉴定的三个基本等级如下:

(1) I级 —— 经鉴定的I级无损检测人员应能按照指导文件正确地进行特定的校准、检测以及对合格与否做出评定,并记录结果。I级人员应接受有证的II级或III级人员必要的指导和监督。

(2) II级 —— 经鉴定的II级无损检测人员应能调整和校准仪器,根据采用的法规、标准和技术条件,解释和评定检测结果。II级人员应十分熟悉其所获资格的检测的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同时应负责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并对受训者及I级人员进行指导。II级人员应能制定指导文件、组织检测工作和写出检测结果报告。

(3) III级 —— III级人员应能确定检测方法和操作程序;解释法规、标准、技术条件以及操作程序;设计特殊用途的试验方法、技术要求及操作程序。III级人员应负责与其资格相应的和指定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能依据现有的法规、标准和技术条件解释和评定检测结果。III级人员对所用的材料、制造方法和产品工艺应有足够的实际知识,以便能确定检测方法并能在没有其他标准可利用时协助制定验收标准。III级人员对其他无损检测 方法应有一定的了解,并胜任对申请I、II级资格证书的无损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4 对申请人的文化程度,受训情况和经历的要求

4.1 取证人员应具有相应的文化程度,训练和经历,以保证能了解所申请项目的检测原理和操作方法。以前的证书文件可作为相应级别的资格凭证。

4.2 在制定实施细则之前,有证件证明申请人获得的训练和(或)经验相当于I、II和(或)III的要求时,则认为已符合4.3 节的标准。

4.3 申请人符合下述无损检测人员等级标准之一者,应考虑发给相应级别的资格证书。

(1) I、II级无损检测人员。

表4.3按不同文化程度和经历制订培训的课时要求,供制定I、II级取证人员资格鉴定实施细则时参考。

(2) III级无损检测人员

(a) 最低具有四年制理工大学毕业的文化程度,并有不少于一年的该无损检测方法的II级人员的工作经历。或者:

(b) 至少具有二年制理工大学或技术学校毕业的文化程度,并有不少于二年的该无损检测方法的II级人员的工作经历。或者:

(c) 至少具有四年该无损检测方法的II级人员的工作经历。

考核鉴定时,上述III级人员要求可部分地由II级人员或至少相当于本细则第2节列出的其它方法的II级人员的实际工作经验所取代。

5 培训大纲

5.1 培训人员应经过足够的组织培训,使其熟悉所申请等级的具体检测方法的检测原理和实践,并能熟练地进行实际操作和产品的检测。

5.2 培训大纲应包括充分的考核内容,以保证取证人员掌握所学的内容。

5.3 I、II、III级人员培训大纲及可用作技术资料的参考文献参见SNT-TC-IA,TC-1,TC-2,TC-3,TC-4。

6考核

6.1 考核管理与考核评分

(1) 按6.3至6.8规定,由一名III级人员负责I、II级或其他III级人员的考试管理与评分。考试的管理与评分由已有III级资格人员负责并应予纪录。III级人员的管理考试按6.8条规定,可由公司总经理指定的代表负责。

(2) I、II级人员的综合分,取基础标准规范考试,实践考试的分数平均分;III级人员的综合分,取基础考试、专业考试与标准规范考试平均分。

(3) 资格鉴定与标准考试,综合分80%且各单项考试不低于70%为通过。

(4) 由外部机构进行考试,且只以合格与否评定,则可以80%分予以通过。

6.2 视力检查

(1) 受检者应保证至少有一只眼睛的自然或近距离较正视力在距离标准的Jaeger检测表不小于12寸(30.5厘米)情况下能认出的Jaeger数字“2”或相同类型和尺寸的字母。此项检查每年一次。

(2) 受检者应能辨别和区分检测方法中所用颜色的差异。此项检查应资格鉴定前进行,并每三年一次。

6.3 一般考核(笔试、适用于I、II级)

(1) 一般考核应着重于所用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

(2) 在准备考核时,III级人员应根据实施细则的要求选择和确定有关检测方法的合适的考题。

(3) 例题可参照SNT-TC-IA试题集A、B、C、D。

(4) 试题不得少于如下规定。

检验方法 试题数量(I级) 试题数量(II级)

PT 30 30

MT 30 30

RT 40 40

UT 40 40

6.4 特殊考核(笔试,适用于I、II级)

(1) 特殊考核着重于在特定任务中可能会碰到的关于仪器、操作程序和检测和等方面的问题,其要求按实施细则的规定。

(2) 特殊考核还应包括相应的无损检测工序所使用的技术条件,法规以及验收标准。

(3) 试题不得少于如下规定:

检验方法 试题数量(I级) 试题数量(II级)

PT 20 15

MT 20 15

RT 20 20

UT 20 20

6.5 实际操作考核(适用于I、II 级)

(1) 受检者应能熟练地使用必需的检测仪器、记录及分析检测结果,并达到考核要求。

(2) 受检者至少应检测一个选定的试样并分析检测结果。

(3) 试样种类、含有检查部位的检测工艺以及考核结果均有文字记录。

(4) I级人员实际操作考核应能熟练的对经III级人员认定的一个或几个试样进行检测,以及评定检测结果。实际操作考核中至少应有十个需要理解的检测参数及相应检测工艺要求的检测点。

(5) II级人员实际操作考核应能熟练的对经III级人员认定的一个或几个试样选择合适的无损检测方法并进行检测,以及评定检测结果。实际操作考核中至少应有十个需要理解的检测参数及相应检测工艺要求的检测点。

6.6 试题可以从下列题册中选取,这些习题只能作为例题,而不能完全照搬为试题。

检测方法 书号

RT A

UT B

MT C

PT D

6.7 所有I、II和III级人员的考试,除提供必要的资料,如图例、表格、技术条件、工艺规程及法规外,笔试时不得翻看其他参考资料(闭卷)考核I、II级人员的所有考题应由负责考核的III级人员审定。

6.8 III级无损检测人员

(1) 基础考核(应考核的检测方法多于一种时,也只考核一次)

(a) 有关理解SNT-TC-IA文件的试题15题。

(b) 有关使用的材料、制造方法和产品工艺的试题20题。

(c) 从公布的其他相应的无损检测方法II级试题中选择或另拟类似的试题20题。

(d) 详细要求应符合SNT-TC-IA基础考试的规定。

(2) 方法考核(逐项进行)

(a) 从该种无损检测方法III级试题中选择或另拟类似的有关基本原理和法则的试题30题。以及

(b) 选择或另拟类似的有关该种检测方法的应用以及制定技术要求的检测工艺的试题15题。以及

(c) 关于解释与该种检测方法有关的法规、标准及技术条件能力的试题20题。

(3) 特殊考核(逐项进行)

(a) 由南方阀门厂的产品和使用的检测方法以及本实施细则提出的有关技术条件、仪器、技术要求和检测工艺的试题20题。

(b) 如果受检者具有有效的无损检测III级证书或有工作经历的书面证明,其中包括根据法规、标准和技术条件编写的无损检测工艺以及对检测结果的评价,则规定的特殊考核可以免去。

(4) 具有有效证书的III级人员应通过6.8(1)和6.8(2)规定的各项检测的的考试。

6.9 补考

考试不合格者必须在30天后,或出具已经接受规定的补充训练的证明才能进行补考。

7 证书的颁发

7.1 各级无损检测人员的证书由III级人员和质保总监负责颁发。

7.2 无损检测人员的证书应根据实施细则第4、5、6节中的程序大纲规定的资格证明颁发。

7.3 检测人员的证书和培训记录应由技术档案室保存。

7.4 重新颁证

(1) 各个等级的无损检测人员均应定期地按下述条件之一重新签证:

(a) 连续工作良好的证明;

(b) 由III级无损检测人员决定,对6节规定的部分内容进行重新考核。

(2) 最长重新颁证周期为:

(a) I、II级:3年;

(b) III级:5年;

(3) III级人员或质保总监可随时对无损检测人员重新考核并决定他们的签证是延期还是撤消。

(4)所有无损检测人员,中断其相应的检测工作6月以上,须重新考核发证。

8 证书的终止

8.1 雇用关系终止时,证书即行失效。

表4.3 初次培训时间与人员经历要求

方法 等级 初次培训(小时) 工作经历(月)

高中毕业或有相等学历者 二年制理工科大学或技术学校毕业者

MT I

II 12

8 8

4 1

3

PT I

II 4

8 4

4 1

2

RT I

II 39

40 29

35 3

9

UT I

II 40

40 30

40 3

9

注:(1) 申请II级证书的人员应具有I级或相当于I级人员的工作经历。如不具备I级人员的经历而直接参加II级人员的资格鉴定,则对工作经历和培训时间的要求为对I级和II级人员要求的总和。

(2) 经历符合下列条件者可同时申请两种以上方法的资格证书:

(a) 申请资格证书的每种检测方法的工龄,不少于本人总工龄的25%。

(b) 按实施细则规定,其它经历(工龄)亦应与无损检测专业有关。

(3) 各项检测方法培训要点参照SNT-TC-IA TC-1,TC-2,TC-3,TC-4。

液体渗透检验规程

1 适用范围

1.1 本规程适用于探测非多孔性金属或其它材料表面开口缺陷。

1.2 本规程参照ASME第V卷和美国API6D-94规范制定。

2 人员资格

所有渗透检验人员均应按QCP01进行资格签定。

3 用作渗透检验材料型号

溶剂型渗透材料可用作检验,其硫含量残余物称重不超过1%,氯加氟含量残余物称重不超过1%。

渗透检验材料由HD-RS渗透剂、HD-BX清洗剂、HD¬-EV显像剂组成。

4 预处理

4.1 表面准备

一般来说,保持零件的焊接、滚轧、铸造或锻造后的状态,就可得到满意的结果。如果表面的高低不平有可能遮蔽某些不能允许的缺陷,则可以要求打磨、切削加工或其它的方法制备表面。

4.2 准备后的干燥

清洗后,需检验的表面应采用正常蒸发或适当的强制热空气或冷空气进行干燥。干燥的最少时间间隔应能保证在施加渗透剂之前使清洗溶剂全部蒸发掉。

4.3 检验温度

(1) 渗透剂和被检查的零件的表面温度在整个检查阶段中既不应低于60oF (16℃)也不应高于125 oF (52℃)。

(2) 如果检验不在这一温度限制范围内进行,其检验方法应予鉴定。鉴定方法参照ASME第V卷第六章T-653,用于“非标准温度时的方法”。

5 渗透检验

5.1 施加渗透剂

施加渗透剂可以采用浸渍、涂刷或喷涂等任何适当的方法。

5.2 渗透剂应在被检表面湿润保存至少10分钟或者通过验证作为特殊使用。

5.3 多余渗透剂的清除应先用布或湿纸揩去多余的溶剂清洗型渗透剂,要反复擦揩,直至绝大部分剩余的渗透剂被除去。再用溶剂润湿的布或吸湿纸轻擦揩表面,以除去残留的渗透剂痕迹。为了尽量避免将缺陷中的渗透剂清除掉,要注意防止使用过多的溶剂。施加渗透剂后用溶剂冲洗再显象是不允许的。

5.4 清除多余渗透剂后的干燥,可以用正常蒸发、吸干、擦以及强制通风等方法使表面干燥。

5.5 显像:施加显像剂应在清除多余的渗透剂之后尽快进行,涂敷厚度不够时可能不能吸出不连续性中的渗透剂,相反,涂敷厚度过大时也可能掩盖显示。

5.6 在7至30分钟内,应当作出最终判断。如果渗出过程并不改变检验的结果,允许有更长的判断时间。判断合格后,应用溶剂、抹布擦去残留渗透剂和显像剂。

5.7 着色渗透剂的显示迹像,可用自然白光,也可用人工白光进行检查。检查场所的光亮度不低于32.5ft烛光(350lx).

6 显示评定

6.1 显示是机械缺陷的证据,但只有尺寸大于1/16in的显示才计为缺陷。

6.2 线性显示是指长度大于宽度三倍的显示。

6.3 圆形显示是指长度等于或小于宽度三倍的圆形或椭圆形显示。

6.4 任何有问题或可疑的显示应重新检验,确定它们是否计为缺陷。

7 验收标准

7.1 所有被检验的表面不应有:

(1) 计为缺陷的线性显示。

(2) 大于3/16in计为缺陷的圆形显示。

(3) 在同一直线上有4个或更多相距等于或小于1/16in(边缘至边缘) 计为缺陷的圆形显示。

(4) 缺陷的显示可以大于引起显示的缺陷,然而,显示的尺寸是验收评定的基础。

7.2 返修复验应采用相同规程并采用相同标准验收。

8 报告

检验结果由I级人员填写渗透检验报告,II级人员审核。

磁粉检验规程

1. 适用范围

1.1 本规程适用于焊缝、金属材料的磁轭式磁粉检验。

1.2 本规程参照API 6D-94和ASME规范第VIII卷第一册和第V卷有关要求制定。

2. 人员资格

所有从事磁粉检验的人员均应按QCP06WP进行资格鉴定。

MT3 磁化方法与磁化电流

3.1磁轭法

(1) 应用

此方法只适用于探测零件表面上开口的缺陷

(2) 磁化方法

使用直流或交流的电磁磁轭,或永久磁轭。

(3) 磁轭的提升能力

(a) 磁轭的磁化力应至少每年或在磁轭损伤后校验一次。如果磁轭已一年或一年以上没有使用过,第一次使用前应校验磁化提升力。

(b) 当使用磁轭的磁化最大间距时,每个直流或永久磁铁磁轭至少应有40Ib的提升力。

(c) 加载的每一个称重应有标定,并在第一次使用前标上公称称量。如果材料损耗,则应再次称重校验

4. 磁化设备

4.1 所用设备应在最大间距时其直流或永久磁轭须具有至少40lb(18.1kg)的提升力。

4.2可使用A-4型磁粉探伤 仪。

5. 表面准备

5.1 一般来说焊接、滚轧、铸造后的表面已能获得良好的结果。但若表面凹凸不平以致能遮盖不连续性显示时,则应通过磨削或机械加工来制备表面。

5.2 在磁粉检验之前,被检验的表面及所有邻近至少1in (25.4mm)的区域内是干燥的,并且没有任何污垢、油脂、纤维屑、锈皮、焊剂和焊接飞溅、油或其它能妨碍检验的外来物。

5.3 可以使用去污剂、有机溶剂、除锈液、去漆剂、蒸汽除油、喷砂或超声波清洗等方法达到清洗的目的。

5.4 如果零件检查区域残留有涂覆盖层,必需证明整个存在最厚涂覆盖层的地方能够探伤显示。

6. 检验介质

6.1 检验介质使用湿粉。

6.2 所用湿粉,其颜色应与被检验表面有适当衬度。

6.3 磁悬液与零件表面湿度不应超过135oF(57℃)。

7. 检验方法

检验采用连续法,即在施加检验介质和去除多余检验介质的同时,保持所施加的磁化电流。

8. 检验

8.1 磁化方向

各区域至少应分别进行两次检验,第二次检验时的磁力线方向应与第一次检验所用的方向近似垂直。第二次的检验可使用不同的磁化方法。

8.2 检验的覆盖

所有的检验应在所要求的灵敏度下有足够的覆盖以保证100% 检验。

9. 退磁

当零件的残留磁性会干扰下道工序或使用时,检验后零件应及时作退磁处理。

9.1 退磁方法

(1) 从交流电线圈中撤出

最快和最课间的方法是将零件通过一个有高电流强度的交流电线圈,然后把零件缓慢地从线圈磁场中撤出。交流磁轭可以用于局部的退磁,即先把磁极放在表面,然后围绕此局部区域移动,在它仍然有电流的情况下缓慢地撤出交流磁轭。

(2) 交流电递减

使零件退磁的另一个替代方法是把零件置于磁场中同时逐渐地减少它的强度至所要求的程度。

(3) 直流电变换方向

被退磁的零件置于逐次变换方向并降低到所要求程度的直流电磁化磁场中。

10. 磁痕评定

10.1 只有尺寸大于1/6in的磁痕才计为缺陷。

(1) 线性磁痕是指长度大于宽度三倍的磁痕。

(2) 圆形磁痕是指长度等于或小于宽度三倍的椭圆形磁痕。

10.2 焊缝表面包括焊缝两侧各1/2in.(12.3mm)范围。

10.3 任何有问题或可疑的磁痕应重新检验,确定它是否是需考虑的。

11. 验收标准

所有被检验的表面不应有:

11.1 任何裂纹或线性磁痕。

11.2 在同一直线上有4个或更多个相等于或小于1/6in( 边缘至边缘)算做缺陷的圆形磁痕。

11.3 缺陷的磁痕可能大于引起磁痕的缺陷,然而,磁痕的尺寸是验收评定的基础。

11.4 返修复验应采用相同规程,并采用相同规程验收。

12. 报告

检验应符合本规程,检验结果由I级人员纪录在MT检验报告中,由II级人员审核。

有没有一种技术,可以不通过接触就可以比较大致的判断物体的材质

不存在这种判断材质的技术。

无损检测目前已广泛用于多种行业。分特种设备行业来说,无损检测有以下五大常规检测方法:

1)RT 射线检测 :主要检测材料或工件内部缺陷

2) UT超声检测 :主要检测材料或工件内部缺陷

3) MT磁粉检测 :主要检测材料或工件表面、近表面缺陷(铁磁性材料)

4) PT渗透检测 :主要检测材料或工件表面开口缺陷(非多孔型材料)

5) ET涡流检测 :主要检测材料或工件表面、近表面缺陷(导电材料)

超声检测二级试卷

一、是非题:(20 题、每题2 分,共40 分。对画○,错画×) 得分:阅卷人:

1、超声波的频率越高,传播速度越快。( × )

2、超声波垂直入射时,界面两侧介质声阻抗差愈小,声压往复透射率愈高。( ○ ) 3、对同一个直探头来说,在钢中的近场长度比在水中的近场长度小。( ○ ) 4、面积相同,频率相同的圆晶片和方晶片,其声束指向角亦相同。( × )

5、斜探头楔块前部和上部开消声槽的目的是使声波反射回晶片处,减少声能损失。( × ) 6、探伤仪发射电路中的阻尼电阻的阻值愈大,发射强度愈弱。( × ) 7、调节探伤仪的“水平”旋钮,不会改变仪器的水平线性。( ○ ) 8、斜探头前部磨损较多时,探头的K 值将变小。( ○ )

9、实际探伤中,为提高扫查速度减少杂波的干扰,应将探伤灵敏度适当降低。( × ) 10、厚焊缝采用串列法扫查时,如焊缝余高磨平,仍然存在死区。( ○ )

11、超声探伤仪的所谓“幻影回波”,是由于探伤频率过高或材料晶粒粗大引起的。( × ) 12、盲区与始波宽度是同一概念。( × )

13、两次三角波总是位于第一次底波B1 之前,容易干扰缺陷波的判别。( × ) 14、只要侧壁反射波束与直接传播的波束声程差大于4λ,就可以避免侧壁干扰。( ○ ) 15、较薄钢板采用底波多次法探伤时,如出现“叠加效应”,说明钢板中缺陷尺寸一定很大。( × )

16、用锻件大平底调灵敏度时,如底面有污物将会使底波下降,这样调节的灵敏度将偏低, 缺陷定量将会偏小。( × )

17、焊缝探伤中,裂纹的回波比较尖锐,探头转动时,波很快消失。( × ) 6

18、钢管水浸探伤时,如钢管中无缺陷,荧光屏上只有始波和界面波。( ○ ) 19、用水浸聚焦探头探伤小径管,应使探头的焦点落在与声束轴线垂直的管心线上。 ( ○ )

20、使用K≥1.5 的探头探测单面焊焊缝根部未焊透缺陷,灵敏度较低,可能造成漏检。( ○ ) 二、单项选择:(10 题,每题2 分,共20 分。) 得分:阅卷人:

1、在流体中可传播: ( A ) A.纵波; B.横波;

C.纵波、横波及表面波; D.切变波。

2、用入射角为52°的斜探头探测方钢,下图中哪一个声束路径是正确的: ( B ) 3、晶片的厚度是晶片共振波长的: ( D ) A. 4 倍; B. 2 倍; C.1 倍; D. 1/2 倍。 4、仪器的垂直线性好坏会影响: ( B ) A.缺陷的当量比较; B.AVG 曲线面板的使用; C.缺陷的定位; D.以上都对。

5、在频率一定和材料相同情况下,横波对小缺陷探测灵敏度高于纵波的原因是: ( C ) A.横波质点振动方向对缺陷反射有利; B.横波探伤杂波少; C.横波波长短; D.横波指向性好。

6、声波垂直入射到表面粗糙的缺陷时,缺陷表面粗糙度对缺陷反射波高的影响是:( C ) A.反射波高随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加; 7

B.无影响;

C.反射波高随粗糙度的增大而下降; D.以上A 和C 都可能。

7、在筒身内壁作曲面周向探伤,所得缺陷的实际深度比按平板探伤时的读数: ( A ) A.大; B.小; C.相同; D.以上都可能。

8、复合材料探伤,由于两介质声阻抗不同,在界面处有回波出现,为了检查复合层结合质量 下面哪条叙述是正确的: ( C )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A.两介质声阻抗接近,界面回波小,不易检查; B.两介质声阻抗接近,界面回波大,容易检查; C.两介质声阻抗差别大,界面回波大,不易检查; D.两介质声阻抗差别大,界面回波小,容易检查。 9、轴类锻件最主要探测方向是: ( B ) A.轴向直探头探伤; B.径向直探头探伤;

C.斜探头外圆面轴向探伤; D.斜探头外圆面周向探伤。

10、探测出焊缝中与表面成不同角度的缺陷,应采取的方法是: ( C ) A.提高探测频率; B.修磨探伤面; C.用多种角度探头探测; D.以上都可以。 三、问答题:(4 题,每题5 分,共20 分。) 得分:阅卷人:

1、什么是波的叠加原理?叠加原理说明了什么?

答:( 1)当几列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并相遇时,相遇处质点的振动是各列波引起的分振动的 合成,任一时刻该质点的位移是各列波引起位移的矢量和。

(2)相遇后的各列波仍保持它们各自原有的特性(频率、波长、振幅、振动方向等)不变, 并按照各自原来的传播方向继续前进。 8

(3)波的叠加原理说明了波的独立性,及质点受到几个波同时作用时的振动的可叠加性。 2、除了频率、晶片材料、晶片尺寸等影响声场性能的指标外,超声波斜探头还有哪些技术指 标?

答:除了频率、晶片材料、晶片尺寸等影响声场性能的指标外,超声波斜探头还有以下技术 指标:

(1)斜探头的入射点和前沿长度:是指其主声束轴线与探测面的交点,入射点至探头前 沿的距离称为探头前沿长度,测定入射点和前沿长度是为了便于对缺陷定位和测定探头的K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