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中国家庭黑客入翻译家的词条

hacker|
74

谁是第一个英语翻译家?

第一个学习英语的人已经不可考.第一个学习外语的人也不可考.不过第一个真正从事专业的外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的一般首推唐僧师父.第一位或者说第一批从事英汉翻译的应该是明末的传教士.

我连接上互联网,在满屏幕的英文字母中检索着所需的信息。当我禁不住感慨互联网的博大精深和深悟到英语的实用性时,一个新奇的念头跳了出来。

――第一个学会英语的中国人是谁?

第一个,是的,总有第一个吧。没有第一个,就不会有后来的无数个,中国也就不会开设"英语"这门课程,我自然也不能从互联网上找到如意的信息。

既然有第一个,那么,他是怎样接触到英语的呢?我认为这种接触可能是有意识的。他可能偶然得到了一两本从欧洲传来的英文书籍,或是碰上了远渡重洋而来的外国人,总之,他对这门语言的符号或是读音起了兴趣,开始像考古学家一样满怀激情地钻研;他也可能是无意识的。他可能因为战乱、航海或是别的原因被迫居留在欧洲的某个使用英语的国家。面对陌生的语言环境,要想生存,就必须入乡随俗。他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开始了对英语的挑战。

那么,他是怎样学习英语的呢?我想,他几乎是从零开始的。他眼前定然不会有一本现成的教材,更不用说有复读机、文曲星、译克风、电脑之类的高科技工具,他只能靠双眼观察外国人的一举一动,用双耳聆听外国人的每一句对话,用大脑去揣摩,用心来领悟,然后用手中的笔把一个个单词转化并翻译出来!

也许3年,5年,10年,或是更多,他克服了重重困难,超越自我,获得了成功。他定然会体味英语的实用性,但他可能不会想到当他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后代的时候,极大地促进了中外的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车轮。

中国古代四大翻译家

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四位高僧,被称为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译家。这四人中,玄奘译书最多,译文最精。他的生平我们已经说过,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另外三位。

唐玄奘像

鸠摩罗什(343—413年):后秦时龟兹人。其父原为印度婆罗门,世袭高位,后出家,远投龟兹。在龟兹与王妹成婚。鸠摩罗什七岁随母出家,往来西域各国,拜问名师,研习佛典。他初学小乘,后遍习大乘,并精通汉语,名闻西域各国。苻秦建元十五年(379年),高僧释道安在长安,极力奖励译经事业,闻听游学龟兹归国的僧人介绍罗什在西域的崇高威望,就劝苻坚迎他来华。建元十八年(382年),苻坚遣吕光等出兵西域,嘱吕光攻下龟兹时,从速送罗什入关。建元二十年(384年),吕光攻陷龟兹,得罗什,但因吕光不奉佛,又见罗什未达高年,便以常人对待,还时常使他乘牛和劣马来戏弄他。次年(385年),苻坚被杀,吕光割据凉州,自立为凉主,罗什随至凉州。姚兴嗣位,于弘始三年(401年)出兵凉州,凉主吕隆兵败投降,罗什终于得以东入长安,时年五十八岁。姚兴对罗什十分敬重,待以国师之礼。弘始四年(402年),罗什住逍遥园西明阁,率弟子僧肇等八百余人开始译经。据《出三藏记集》,他先后译经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罗什的翻译事业,成就空前。在内容上,他第一次系统介绍了根据般若经类而成立的大乘性空缘起之学;在翻译文体上,一变过去朴拙古风,开始运用意译之法,使中土诵习者易于接受理解,而为义学开辟了广阔园地。

真谛(499—569年):西印度优禅尼婆罗门族,原名拘那罗陀。梁武帝中大同元年(546年)八月来华。太清二年(548年)八月到建业,受梁武帝礼敬,使住宝云殿。正欲从事译经时,发生侯景之乱,离开建业。太清四年(550年)到富春(今浙江富阳),县令陆元哲迎住私宅,为招集沙门宝琼等二十余人,布置译场,请他翻译。是年十月起,始译《十七地论》《中论》等,不久因世乱中止。此后,他因战乱避居各地,先后流寓豫章(今江西南昌)、新吴(今江西奉新)、始兴(今广东曲江)、南康(今江西赣县)、晋安(今福建晋江)、梁安(今广东惠阳一带)、广州等地,生活极不安定,一度欲自尽解脱。真谛在华期间,虽因世乱,不遑宁处,但他译出的经典部卷之多,仍为同时诸译师所不及。据《历代三宝记》所载,他翻译的作品有四十八部、二百三十二卷(内有重出和他家混入的),《开元录》刊定其译籍为三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

不空(705—774年):原名智藏,不空是他受灌顶的号。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人,幼年出家,十四岁在阇婆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遇金刚智三藏,随来中国,开元八年(720年)到洛阳。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不空奉朝廷之命,赍送国书往狮子国。因是大唐来使,他在故国受到殊礼接待,逗留三年,搜集大量佛典,有陀罗尼教《金刚顶瑜伽经》等八十部,大小乘经论二十部,共计一千二百卷。回大唐后数年,值安史之乱。他被困安禄山军队攻陷的长安,仍秘密派人和肃宗通消息。至德二年(757年)肃宗还都,给予他极高礼遇。在肃宗还都后的十七年中,不空得到朝野倾心崇奉,广译显密经教,灌顶传法,教化颇盛。

她是美女翻译家,和同龄人站在一起猜不出年龄,李渝凤是如何走红的?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很多人都喜欢追求颜值高的东西,因此会有很多的“网红”诞生。人们对于娱乐圈的评价也过多的停留在了他是否好看,因此很多小鲜肉火起来都是因为拥有美丽的皮囊。但是越来越少有能带来正能量的偶像,对于年轻人来说还是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引。

今天要说的这位不仅颜值够高,更能被称之为正能量的偶像,她就是中国的美女翻译家李渝凤。李渝凤1970年出生于重庆,她就像我们总说的“不老容颜”,年近50,在同龄人身边根本看不出真实年龄。除此以外就是她的才学,她也是地地道道的学霸,贴在她身上的标签非常多。

从小李渝凤就是班级的学霸,18岁的时候考入重庆大学学习英语专业。毕业后李渝凤有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取得了硕士学位,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的李渝凤留在了海南大学任教,从助教到硕导,再到后来成为副院长,可见李渝凤的能力之强。凭借着出众的能力,李渝凤成为了翻译家,主要从事外国语言文学、翻译学的研究,同时她也出版了许多学术专著。

她意外的走红是因为一张照片,照片中的她有着一张娃娃脸,根本猜不出真实的年龄。走红后的她也非常低调,继续着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后来她在国际上也发表过许多学术演讲,也充分展现了东方女性的魅力。很多人知道她的真实年龄之后都表示难以置信,因为她看起来要比同龄人年轻许多,就像我们总说的娱乐圈的冻龄女神一样拥有不老的容颜。

除了外表以外。李渝凤的真才实学才是最令人敬佩的,她对外语翻译事业做出的贡献也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因此说她也是年轻一代人的正能量偶像。

翻译家张培基的人物生平?

张培基先生,中国著名翻译家,杰出教授,先后在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系福建福州人,出生于1921年。早年移居上海,在那里接受了初等和中等教育。

张先生1945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同年任《上海自由西报》英文记者、 英文《中国评论周报》特约撰稿者兼《中国年鉴》(英文)副总编。1946年赴日本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任英语翻译,随后留学美国,就读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英国文学系研究院。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几天,他便毅然飞回了祖国的怀抱。那一年张培基先生年仅28岁。之后,他在华北大学、革命大学学习并参加了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张先生1951年到北京外文出版社从事编译工作,历四载。1955年起他便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校(今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执教,一干就是25年。

随着该校校址迁移,张家口、北京、洛阳等城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1980年张先生转业到地方,开始在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1991年退休。

他曾任研究生导师,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委,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外文出版社英文翻译顾问,获国务院颁发的突出贡献者特殊津贴。他的名字已经被列入《中国翻译家词典》,在当今中国翻译界有着重要的地位。

张培基先生的工作业绩:

张培基先生在译坛孜孜不倦地耕耘了50年,他的译著和专著(详见文后译著年表和专著年表)在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被国内外图书馆收藏。

长期以来海内外一直有学者在研究他的作品。早在1992年,时任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主任的金圣华女士就撰文"张培基教授",称对张先生所著的《英语声色词与翻译》和《习语汉译英研究》两本书"印象十分深刻"。

被许多高校选定为英语专业翻译课教材的《英汉翻译教程》也是由张先生主编的。该书自80年初版以来已32次印刷,印数达100多万册。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张培基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