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防范技术_服务器防黑客技术原理

hacker|
85

怎样防范黑客攻击?

可以通过隐藏IP地址来防止黑客攻击。

隐藏IP方法:

使用代理服务器相对于直接连接到Internet可以保护IP地址,从而确保上网的安全。代理服务器其实就是在电脑和要连的服务器之间架设的一个“中转站”,向网络服务器等发出请求数据之后,代理服务器首先会先截取这个请求,然后将请求转交给远程服务器,从而实现和网络的连接。很明显使用代理服务器后,只能检测到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而不是用户所在地IP地址,这就实现了隐藏IP地址的目的,有效的保护了上网的安全。

黑客攻击手段:

黑客攻击手段可分为非破坏性攻击和破坏性攻击两类。非破坏性攻击一般是为了扰乱系统的运行,并不盗窃系统资料,通常采用拒绝服务攻击或信息炸弹;破坏性攻击是以侵入他人电脑系统、盗窃系统保密信息、破坏目标系统的数据为目的。

怎么预防黑客的攻击

针对黑客网络攻击的预防措施

目前造成网络不安全的主要因素是系统、协议及数据库等的设计上存在缺陷。由于当今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在本身结构设计和代码设计时偏重考虑系统使用时的方便性,导致了系统在远程访问、权限控制和口令管理等许多方面存在安全漏洞。网络互连一般采用TCP/IP协议,它是一个工业标准的协议簇,但该协议簇在制订之初,对安全问题考虑不多,协议中有很多的安全漏洞。同样,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也存在数据的安全性、权限管理及远程访问等方面问题,在DBMS或应用程序中可以预先安置从事情报收集、受控激发、定时发作等破坏程序。

由此可见,针对系统、网络协议及数据库等,无论是其自身的设计缺陷,还是由于人为的因素产生的各种安全漏洞,都可能被一些另有图谋的黑客所利用并发起攻击。因此若要保证网络安全、可靠,则必须熟知黑客网络攻击的一般过程。只有这样方可在?客攻击前做好必要的防备,从而确保网络运行的安全和可靠。

一、黑客攻击网络的一般过程

1、信息的收集

信息的收集并不对目标产生危害,只是为进一步的入侵提供有用信息。黑客可能会利用下列的公开协议或工具,收集驻留在网络系统中的各个主机系统的相关信息:

(1)TraceRoute程序 能够用该程序获得到达目标主机所要经过的网络数和路由器数。

(2)SNMP协议 用来查阅网络系统路由器的路由表,从而了解目标主机所在网络的拓扑结构及其内部细节。

(3)DNS服务器 该服务器提供了系统中可以访问的主机IP地址表和它们所对应的主机名。

(4)Whois协议 该协议的服务信息能提供所有有关的DNS域和相关的管理参数。

(5)Ping实用程序 可以用来确定一个指定的主机的位置或网线是否连通。

2、系统安全弱点的探测

在收集到一些准备要攻击目标的信息后,黑客们会探测目标网络上的每台主机,来寻求系统内部的安全漏洞,主要探测的方式如下:

(1)自编程序 对某些系统,互联网上已发布了其安全漏洞所在,但用户由于不懂或一时疏忽未打上网上发布的该系统的“补丁”程序,那么?客就可以自己编写一段程序进入到该系统进行破坏。

(2)慢速扫描 由于一般扫描侦测器的实现是通过监视某个时间段里一台特定主机发起的连接的数目来决定是否在被扫描,这样黑客可以通过使用扫描速度慢一些的扫描软件进行扫描。

(3)体系结构探测 黑客利用一些特殊的数据包传送给目标主机,使其作出相对应的响应。由于每种操作系统的响应时间和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客利用这种特征把得到的结果与准备好的数据库中的资料相对照,从中便可轻而易举地判断出目标主机操作系统所用的版本及其他相关信息。

(4)利用公开的工具软件 像审计网络用的安全分析工具SATAN、Internet的电子安全扫描程序IIS等一些工具对整个网络或子网进行扫描,寻找安全方面的漏洞。

3、建立模拟环境,进行模拟攻击

根据前面两小点所得的信息,建立一个类似攻击对象的模拟环境,然后对此模拟目标进行一系列的攻击。在此期间,通过检查被攻击方的日志,观察检测工具对攻击的反应,可以进一步了解在攻击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及被攻击方的状态,以此来制定一个较为周密的攻击策略。

4、具体实施网络攻击

入侵者根据前几步所获得的信息,同时结合自身的水平及经验总结出相应的攻击方法,在进行模拟攻击的实践后,将等待时机,以备实施真正的网络攻击。

二、协议欺骗攻击及其防范措施

1、源IP地址欺骗攻击

许多应用程序认为若数据包可以使其自身沿着路由到达目的地,并且应答包也可回到源地,那么源IP地址一定是有效的,而这正是使源IP地址欺骗攻击成为可能的一个重要前提。

假设同一网段内有两台主机A和B,另一网段内有主机X。B 授予A某些特权。X 为获得与A相同的特权,所做欺骗攻击如下:首先,X冒充A,向主机 B发送一个带有随机序列号的SYN包。主机B响应,回送一个应答包给A,该应答号等于原序列号加1。然而,此时主机A已被主机X利用拒绝服务攻击 “淹没”了,导致主机A服务失效。结果,主机A将B发来的包丢弃。为了完成三次握手,X还需要向B回送一个应答包,其应答号等于B向A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加1。此时主机X 并不能检测到主机B的数据包(因为不在同一网段),只有利用TCP顺序号估算法来预测应答包的顺序号并将其发送给目标机B。如果猜测正确,B则认为收到的ACK是来自内部主机A。此时,X即获得了主机A在主机B上所享有的特权,并开始对这些服务实施攻击。

要防止源IP地址欺骗行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尽可能地保护系统免受这类攻击:

(1)抛弃基于地址的信任策略 阻止这类攻击的一种十分容易的办法就是放弃以地址为基础的验证。不允许r类远程调用命令的使用;删除.rhosts 文件;清空/etc/hosts.equiv 文件。这将迫使所有用户使用其它远程通信手段,如telnet、ssh、skey等等。

(2)使用加密方法 在包发送到 网络上之前,我们可以对它进行加密。虽然加密过程要求适当改变目前的网络环境,但它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保密性。

(3)进行包过滤 可以配置路由器使其能够拒绝网络外部与本网内具有相同IP地址的连接请求。而且,当包的IP地址不在本网内时,路由器不应该把本网主机的包发送出去。有一点要注意,路由器虽然可以封锁试图到达内部网络的特定类型的包。但它们也是通过分析测试源地址来实现操作的。因此,它们仅能对声称是来自于内部网络的外来包进行过滤,若你的网络存在外部可信任主机,那么路由器将无法防止别人冒充这些主机进行IP欺骗。

2、源路由欺骗攻击

在通常情况下,信息包从起点到终点所走的路是由位于此两点间的路由器决定的,数据包本身只知道去往何处,而不知道该如何去。源路由可使信息包的发送者将此数据包要经过的路径写在数据包里,使数据包循着一个对方不可预料的路径到达目的主机。下面仍以上述源IP欺骗中的例子给出这种攻击的形式:

主机A享有主机B的某些特权,主机X想冒充主机A从主机B(假设IP为aaa.bbb.ccc.ddd)获得某些服务。首先,攻击者修改距离X最近的路由器,使得到达此路由器且包含目的地址aaa.bbb.ccc.ddd的数据包以主机X所在的网络为目的地;然后,攻击者X利用IP欺骗向主机B发送源路由(指定最近的路由器)数据包。当B回送数据包时,就传送到被更改过的路由器。这就使一个入侵者可以假冒一个主机的名义通过一个特殊的路径来获得某些被保护数据。

为了防范源路由欺骗攻击,一般采用下面两种措施:

? 对付这种攻击最好的办法是配置好路由器,使它抛弃那些由外部网进来的却声称是内部主机的报文。

? 在路由器上关闭源路由。用命令no ip source-route。

三、拒绝服务攻击及预防措施

在拒绝服务攻击中,攻击者加载过多的服务将对方资源全部使用,使得没有多余资源供其他用户无法使用。SYN Flood攻击是典型的拒绝服务攻击。

SYN Flood常常是源IP地址欺骗攻击的前奏,又称半开式连接攻击,每当我们进行一次标准的TCP连接就会有一个三次握手的过程,而SYN Flood在它的实现过程中只有三次握手的前两个步骤,当服务方收到请求方的SYN并回送SYN-ACK确认报文后,请求方由于采用源地址欺骗等手段,致使服务方得不到ACK回应,这样,服务方会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等待接收请求方ACK报文的状态,一台服务器可用的TCP连接是有限的,如果恶意攻击方快速连续的发送此类连接请求,则服务器的系统可用资源、网络可用带宽急剧下降,将无法向其它用户提供正常的网络服务。

为了防止拒绝服务攻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预防措施:

(1) 建议在该网段的路由器上做些配置的调整,这些调整包括限制Syn半开数据包的流量和个数。

(2)要防止SYN数据段攻击,我们应对系统设定相应的内核参数,使得系统强制对超时的Syn请求连接数据包复位,同时通过缩短超时常数和加长等候队列使得系统能迅速处理无效的Syn请求数据包。

(3)建议在路由器的前端做必要的TCP拦截,使得只有完成TCP三次握手过程的数据包才可进入该网段,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本网段内的服务器不受此类攻击。

(4)对于信息淹没攻击,我们应关掉可能产生无限序列的服务来防止这种攻击。比如我们可以在服务器端拒绝所有的ICMP包,或者在该网段路由器上对ICMP包进行带宽方面的限制,控制其在一定的范围内。

总之,要彻底杜绝拒绝服务攻击,最好的办法是惟有追根溯源去找到正在进行攻击的机器和攻击者。 要追踪攻击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旦其停止了攻击行为,很难将其发现。惟一可行的方法是在其进行攻击的时候,根据路由器的信息和攻击数据包的特征,采用逐级回溯的方法来查找其攻击源头。这时需要各级部门的协同配合方可有效果。

四、其他网络攻击行为的防范措施

协议攻击和拒绝服务攻击是黑客惯于使用的攻击方法,但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攻击行为千变万化,新技术层出不穷。下面将阐述一下网络嗅探及缓冲区溢出的攻击原理及防范措施。

1、针对网络嗅探的防范措施

网络嗅探就是使网络接口接收不属于本主机的数据。计算机网络通常建立在共享信道上,以太网就是这样一个共享信道的网络,其数据报头包含目的主机的硬件地址,只有硬件地址匹配的机器才会接收该数据包。一个能接收所有数据包的机器被称为杂错节点。通常账户和口令等信息都以明文的形式在以太网上传输,一旦被黑客在杂错节点上嗅探到,用户就可能会遭到损害。

对于网络嗅探攻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

(1)网络分段 一个网络段包括一组共享低层设备和线路的机器,如交换机,动态集线器和网桥等设备,可以对数据流进行限制,从而达到防止嗅探的目的。

(2)加密 一方面可以对数据流中的部分重要信息进行加密,另一方面也可只对应用层加密,然而后者将使大部分与网络和操作系统有关的敏感信息失去保护。选择何种加密方式这就取决于信息的安全级别及网络的安全程度。

(3)一次性口令技术 口令并不在网络上传输而是在两端进行字符串匹配,客户端利用从服务器上得到的Challenge和自身的口令计算出一个新字符串并将之返回给服务器。在服务器上利用比较算法进行匹配,如果匹配,连接就允许建立,所有的Challenge和字符串都只使用一次。

(4)禁用杂错节点 安装不支持杂错的网卡,通常可以防止IBM兼容机进行嗅探。

2、缓冲区溢出攻击及其防范措施

缓冲区溢出攻击是属于系统攻击的手段,通过往程序的缓冲区写超出其长度的内容,造成缓冲区的溢出,从而破坏程序的堆栈,使程序转而执行其它指令,以达到攻击的目的。当然,随便往缓冲区中填东西并不能达到攻击的目的。最常见的手段是通过制造缓冲区溢出使程序运行一个用户shell,再通过shell执行其它命令。如果该程序具有root权限的话,攻击者就可以对系统进行任意操作了。

缓冲区溢出对网络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要有效地防止这种攻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程序指针完整性检查 在程序指针被引用之前检测它是否改变。即便一个攻击者成功地改变了程序的指针,由于系统事先检测到了指针的改变,因此这个指针将不会被使用。

(2)堆栈的保护 这是一种提供程序指针完整性检查的编译器技术,通过检查函数活动记录中的返回地址来实现。在堆栈中函数返回地址后面加了一些附加的字节,而在函数返回时,首先检查这个附加的字节是否被改动过。如果发生过缓冲区溢出的攻击,那么这种攻击很容易在函数返回前被检测到。但是,如果攻击者预见到这些附加字节的存在,并且能在溢出过程中同样地制造他们,那么他就能成功地跳过堆栈保护的检测。

(3)数组边界检查 所有的对数组的读写操作都应当被检查以确保对数组的操作在正确的范围内进行。最直接的方法是检查所有的数组操作,通常可以采用一些优化技术来减少检查次数。目前主要有这几种检查方法:Compaq C编译器、Jones Kelly C数组边界检查、Purify存储器存取检查等。

未来的竞争是信息竞争,而网络信息是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人与人的对抗,它具体体现在安全策略与攻击策略的交锋上。为了不断增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御能力,必须充分理解系统内核及网络协议的实现,真正做到洞察对方网络系统的“细枝末节”,同时应该熟知针对各种攻击手段的预防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尽最大可能保证网络的安全。

参考:

如何防范服务器被攻击

不管哪种DDoS攻击,,当前的技术都不足以很好的抵御。现在流行的DDoS防御手段——例如黑洞技术和路由器过滤,限速等手段,不仅慢,消耗大,而且同时也阻断有效业务。如IDS入侵监测可以提供一些检测性能但不能缓解DDoS攻击,防火墙提供的保护也受到其技术弱点的限制。其它策略,例如大量部署服务器,冗余设备,保证足够的响应能力来提供攻击防护,代价过于高昂。

黑洞技术

黑洞技术描述了一个服务提供商将指向某一目标企业的包尽量阻截在上游的过程,将改向的包引进“黑洞”并丢弃,以保全运营商的基础网络和其它的客户业务。但是合法数据包和恶意攻击业务一起被丢弃,所以黑洞技术不能算是一种好的解决方案。被攻击者失去了所有的业务服务,攻击者因而获得胜利。

路由器

许多人运用路由器的过滤功能提供对DDoS攻击的防御,但对于现在复杂的DDoS攻击不能提供完善的防御。

路由器只能通过过滤非基本的不需要的协议来停止一些简单的DDoS攻击,例如ping攻击。这需要一个手动的反应措施,并且往往是在攻击致使服务失败之后。另外,现在的DDoS攻击使用互联网必要的有效协议,很难有效的滤除。路由器也能防止无效的或私有的IP地址空间,但DDoS攻击可以很容易的伪造成有效IP地址。

基于路由器的DDoS预防策略——在出口侧使用uRPF来停止IP地址欺骗攻击——这同样不能有效防御现在的DDoS攻击,因为uRPF的基本原理是如果IP地址不属于应该来自的子网网络阻断出口业务。然而,DDoS攻击能很容易伪造来自同一子网的IP地址,致使这种解决法案无效。

防火墙

首先防火墙的位置处于数据路径下游远端,不能为从提供商到企业边缘路由器的访问链路提供足够的保护,从而将那些易受攻击的组件留给了DDoS攻击。此外,因为防火墙总是串联的而成为潜在性能瓶颈,因为可以通过消耗它们的会话处理能力来对它们自身进行DDoS攻击。

其次是反常事件检测缺乏的限制,防火墙首要任务是要控制私有网络的访问。一种实现的方法是通过追踪从内侧向外侧服务发起的会话,然后只接收“不干净”一侧期望源头发来的特定响应。然而,这对于一些开放给公众来接收请求的服务是不起作用的,比如Web、DNS和其它服务,因为黑客可以使用“被认可的”协议(如HTTP)。

第三种限制,虽然防火墙能检测反常行为,但几乎没有反欺骗能力——其结构仍然是攻击者达到其目的。当一个DDoS攻击被检测到,防火墙能停止与攻击相联系的某一特定数据流,但它们无法逐个包检测,将好的或合法业务从恶意业务中分出,使得它们在事实上对IP地址欺骗攻击无效。

IDS入侵监测

IDS解决方案将不得不提供领先的行为或基于反常事务的算法来检测现在的DDoS攻击。但是一些基于反常事务的性能要求有专家进行手动的调整,而且经常误报,并且不能识别特定的攻击流。同时IDS本身也很容易成为DDoS攻击的牺牲者。

作为DDoS防御平台的IDS最大的缺点是它只能检测到攻击,但对于缓和攻击的影响却毫无作为。IDS解决方案也许能托付给路由器和防火墙的过滤器,但正如前面叙述的,这对于缓解DDoS攻击效率很低,即便是用类似于静态过滤串联部署的IDS也做不到。

DDoS攻击的手动响应

作为DDoS防御一部份的手动处理太微小并且太缓慢。受害者对DDoS攻击的典型第一反应是询问最近的上游连接提供者——ISP、宿主提供商或骨干网承载商——尝试识别该消息来源。对于地址欺骗的情况,尝试识别消息来源是一个长期和冗长的过程,需要许多提供商合作和追踪的过程。即使来源可被识别,但阻断它也意味同时阻断所有业务——好的和坏的。

黑客攻击原理

黑客入侵常用的攻击手法

1. 利用系统漏洞进行攻击

这是一种最普通的攻击手法,任何一种软件、一种操作系统都有它的漏洞,因而利用操作系统本身的漏洞来入侵、攻击网站也成为了一种最普遍的攻击手法,一方面由于网络安全管理员安全意识低下,没有及时对系统漏洞进行修补或选用默认安装的方式,从而被入侵者攻击得逞;另一方面由于系统漏洞很容易被初学者所掌握。由于服务器在初次安装完成后,都存在着重大安全隐患,正如米特尼克所说,他可以进入世界任何一台默认安装的服务器。不光是米特尼克能进入任何一台默认安装的服务器,任何一个稍懂计算机漏洞的人都可以做到。

2. 通过电子邮件进行攻击

这属于一种简单的攻击方法,一般有3种情况。第1种情况:攻击者给受害人发送大量的垃圾信件,导致受害人信箱的容量被完全占用,从而停止正常的收发邮件;第2种情况:非法使用受害服务器的电子邮件服务功能,向第三方发送垃圾邮件,为自己做广告或是宣传产品等,这样就使受害服务器负荷;第3种情况:一般公司的服务器可能把邮件服务器和Web服务器都放在一起,攻击者可以向该服务器发送大量的垃圾邮件,这些邮件可能都塞在一个邮件队列中或者就是坏邮件队列中,直到邮箱被撑破或者把硬盘塞满。这样,就实现了攻击者的攻击目的。

3. 破解攻击

破解攻击是网上攻击最常用的方法,入侵者通过系统常用服务或对网络通信进行监听来搜集账号,当找到主机上的有效账号后,就采用字典穷举法进行攻击,或者他们通过各种方法获取PASSWORD文件,然后用口令猜测,程序破译用户的账号和密码。

4. 后门程序攻击

后门程序攻击是指入侵者躲过日志、使自己重返被入侵系统的技术。后门程序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调试后门程序、管理后门程序、恶意后门程序、服务后门程序、文件系统后门程序、内核后门程序等。

特洛伊木马就是一种后门程序,伪造合法的程序,偷偷侵入用户系统从而获得系统的控制权。它提供某些功能作为诱饵,当目标计算机启动时木马程序随之启动,然后在某一特定的端口监听,通过监听端口收到命令后,木马程序会根据命令在目标计算机上执行一些操作,如传送或删除文件,窃取口令、重新启动计算机等。

5. 拒绝服务攻击

拒绝服务攻击是入侵者的攻击方法,因为在入侵目标服务器无法得逞时,可以利用拒绝服务攻击使服务器或网络瘫痪。通过发送大量合法请求,进行恶意攻击导致服务器资源耗尽,不能对正常的服务请求做出响应。可以说拒绝服务攻击是入侵者的终极手法。

6. 缓冲区溢出攻击

溢出攻击可以说是入侵者的最爱,是被入侵者使用最多的攻击漏洞。因为它是一个非常具有危险性的漏洞,造成溢出后一般可以获取一个Shell,从而计算机就被入侵者完全控制。接下来认识一下缓冲区溢出攻击。

溢出区是内存中存放数据的地方,在程序试图将数据放到计算机内存中的某一个地方时,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就会发生缓冲区溢出,而人为溢出则是攻击者编写一个超出溢出区长度的字符串,然后植入缓冲区,这样就可能导致两种结果。一是过长的字符串覆盖了相邻的存储单元引起程序运行错误,有时可能导致系统崩溃;另一方面是,通过把字符串植入缓冲区,从而获得系统权限,可以执行任意指令。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