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金融诈骗_如何防止金融信息泄露

hacker|
74

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两大原则是确保信息安全和什么

个人金融信息安全保护系统

为进一步加强我行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履行客户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义务,保障客户个人金融信息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特制定本制度,请各部门遵照执行。

1.在收集、存储和使用个人金融信息时,应严格遵守法律,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确保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遵循合法合理的原则,不得收集与业务无关的信息或以不正当手段收集信息。个人财务信息的使用仅限于工作职责范围内。

二、明确规定各岗位和人员的管理责任,加强个人财务信息管理的权限设置,形成相互监督制约的管理机制,有效防止信息泄露或滥用的发生。

三。严格按照上级行信息安全管理要求,配备完善的信息安全技术防范措施,确保个人金融信息在采集、传输、处理、保存和使用过程中不被泄露。

四、根据文件要求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强化员工个人财务信息安全意识,防止员工非法使用、泄露和出售个人财务信息。

5.使用客户个人财务信息时,符合收集信息的目的,不得篡改或非法使用客户个人财务信息。

不及物动词使用系统获取客户信息,并严格按照系统规定的用途使用。不得违反规定查询或滥用。如需客户授权,必须取得客户的书面同意,并告知客户信息的用途、方式、类别、保存期限和使用范围。

七。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互相监督。如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泄露或出售个人财务信息的行为,应立即制止并向上级领导报告。

八。对违反客户个人财务信息保护制度,非法使用、泄露或出售个人财务信息的员工,将根据相关规定追究法律后果。

如何有效防范个人金融信息泄露

有效防范个人金融信息泄露的方法:

一、切勿将自己的身份证件、银行卡等转借他人使用。

二、在日常生活中切勿向他人透露个人金融信息,也不要随意在网站上留下个人金融信息。

三、尽量亲自办理金融业务,切勿委托不熟悉的人或中介代办,谨防个人信息被盗。

四、提供个人身份证件复印件办理各类业务时,应在复印件上注明使用用途,例如:“仅供使用”,以防身份证复印件被移作他用。

五、不要随意丢弃刷卡签购单、取款凭条、信用卡对账单等,对写错、作废的金融业务单据,应撕碎或用碎纸机及时销毁,不可随意丢弃,以防不法分子捡拾后查看、抄录、破译个人金融信息。

六、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号码、手机短信和邮件。谨防假冒有权机关人员询问个人电话号码及电子邮件,如遇到此类情况,应予以拒绝,必要时立即报警。

七、为手机安装安全有效的保护软件,不要在社交平台上随意接收别人发来的图片、二维码、链接和APP,以防手机被木马病毒入侵。

不要向任何人透露手机短信中的校验码、验证码等交易密码。银行和支付平台客服绝不会向用户索取账户密码、短信校验码。

八、要在可靠WiFi网络环境下进行网上支付,网购付款时使用正规工具,不要随意点击卖家发来的任何“付款链接”。

如何保护银行卡信息不被泄露?

;     一、银行卡个人信息泄露4途径

1.办卡环节

      在办卡环节中,客户申请信用卡所提供的个人信息可能会被银行办卡人员私自倒卖;这其中包括银行内部或受聘于第三方的工作人员,相较之下,银行对于后者的监督难度大;

2.卡片寄送过程

      在银行卡寄送过程中,不排除物流公司读取相关信息的可能;比如,快递公司有意要获得卡上的个人信息,技术上操作的难度并不大。

3.银行内部“转让”

      银行信用卡部门将信用卡客户的个人信息集中“转让”给银行其他部门,如保险部门等,还不排除“二次转让”或“多次转让”;

      比如,未经持卡人同意就将信息提供给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同业或房产中介、汽车厂商等机构,第三方获得持卡人信息后,向持卡人进行业务营销。

4.街头陷阱

      还有遍布网络和街道角落的“代办高额信用卡”等陷阱,以办卡的名义获取消费者的详细个人信息,属于“高危陷阱”。

      代办高额信用卡是非常危险的行为,比如办卡人可以获取你的真实信息并对手机号码等加以篡改,办卡成功后留作自用,却告诉你办卡失败,让你不知不觉中欠下巨额卡债。

      ★重中之重:尽量减少办卡申请环节

      对于消费者来说,要想减少资金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就要减少申请办卡环节,最好不要通过办卡员或是柜台申请,直接通过银行官网或是银率网等银行授权的网络将自己的申请信息递交给发卡银行的信用卡中心。另外,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保管信用卡要注意以下四点:

      ★ 勿将银行卡与身份证放在一起;

      ★ 妥善保管银行卡签购单,对账单等单据应及时处理、销毁;

      ★ 不要在公共场所的电脑里留下卡号信息,包括卡号、有效期、背面的安全码信息等;

      ★ 任何情况下,银行职员或警方都不会要求持卡人提供银行卡密码或账户转账,如遇此类要求,应及时报警。

      银行卡信息泄露之所以成为行业普遍现象,主要原因在于行业监管的缺失。但除此条款之外,有关商业银行信用卡客户信息安全保护的规范再难见只言片语。即使上述条款,也显然过于粗陋,难以发挥实际效力。

防金融诈骗小知识

金融诈骗的事情总是屡屡发生,那么我们该如何防金融诈骗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关于防金融诈骗的小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防金融诈骗小知识

【一卡】

就是妥善保管好银行卡和网银盾等安全产品,不要借给他人使用。

【两码】

是指电子银行密码及短信验证码。不要“一套密码走天下”,要将电子银行密码设置为数字+字母等复杂组合并定期修改。短信验证码是支付密码,绝不能以任何形式透露给他人。

【三要素】

是身份证号、账号、手机号码等个人私密信息,切勿随意泄露。

【四要】

一要认准官网网址。二要随时关注账户变动,开通账户变动短信、微信提醒服务。三要在办理电子银行转账、支付等交易时,仔细核对收款账户、商户、金额等信息是否正确。四要对手机电脑杀毒,使用电子银行交易的.手机、电脑要安装专业杀毒软件,及时升级、定期查杀病毒。

【三不要】

一不要使用公共网络。二不要点击不明链接和扫描二维码。三不要轻信电话、短信、QQ、微信中的所谓退款、贷款验资、司法协查、商品退款、积分兑换、中奖退税等信息。

防范和识别金融诈骗口诀

1. 密码输入防偷看,用手挡住是办法

2. 刷卡消费眼盯牢,防止泄密与掉包。

3. 安全账户不安全,账上金钱不乱转。

4. 网银信息要管牢,一旦泄露钱转跑。

5. 冒名亲友急要钱,汇款以前先核实。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提示书二:个人金融信息安全很重要

01

为什么个人金融信息安全非常重要

个人金融信息主要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为个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时产生的个人身份信息、财产信息、账户信息、信用信息、金融交易信息及其衍生信息。个人金融信息与个人的资产、信用状况高度相关,一旦泄露可能会对个人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如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掌握的个人金融信息实施精准诈骗。个人金融信息安全是财产安全的基础,因此,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定都明确要求金融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个人金融信息安全。

金融消费者也要牢记 “三个切勿”“三个务必” ,共同守护金融信息安全。

“三个切勿”: 一是切勿把自己的身份证件、银行卡等转借他人使用;二是切勿随意向他人透露银行卡号、账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个人金融信息;三是切勿委托不熟悉的人或中介代办个人金融业务,谨防个人信息被盗。

“三个务必”: 一是提供身份证件复印件办理各类业务时,务必在复印件上注明使用用途,以防被挪作他用;二是在下载APP或登录网站时,务必谨慎填写个人信息,尤其是个人金融信息;三是在丢弃刷卡签购单、取款凭条、信用卡对账单等金融业务单据前,务必要先完全撕碎或用碎纸机销毁。

02

为何要及时更新在银行预留身份信息

客户身份信息是动态变化的,每一次身份识别所获取的客户身份信息只反映客户在被识别那一时刻的身份信息。客户身份持续识别,是动态掌握客户交易情况的需要,为客户风险评级和交易监测提供基础性的评估依据,有利于打击利用银行账户从事电信网络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防范不法分子冒名开户,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

如客户先前提交的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已过有效期,或存在身份信息无效的情况下,银行将对客户账户采取中止业务或关闭其非柜面业务等管控措施。

目前银行支持个人客户更新身份信息的渠道通常包括:网点柜面、智能自助机具、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直销银行等主流渠道;单位客户更新身份信息以柜面为主。客户完成信息补录后,将同步解除管控措施,便于客户更新信息和账户正常使用。

03

如何防范新型电信网络诈骗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屡禁不止,诈骗分子极其狡猾,诈骗手法不断翻新,让广大群众防不胜防。为了不让诈骗分子有可乘之机,请对常见诈骗手法保持警惕:

1. 仿冒身份类诈骗: 诈骗分子常冒充领导、冒充亲友、冒充公检法、民政、教育等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冒充银行、证券公司等单位工作人员进行诈骗,还会伪造身份诈骗,如伪装成“白富美”或“高富帅”,加为好友骗取对方感情和信任后,随即以资金紧张、高收益项目投资、诱导在虚假博彩网站投钱等各种方式骗取钱财。

2. 购物类诈骗: 诈骗分子常通过假冒代购、低价购物、开设虚假购物网站、虚假退货等方式进行诈骗,如在疫情期间就有不法分子通过微信等渠道以售卖口罩等防疫物质为幌子,待受害人支付价款后,就找各种理由不发货或拉黑受害人。

3. 虚构险情类诈骗: 诈骗分子常会通过虚构亲友遭遇车祸、绑架、手术等,利用受害人焦虑心理骗取钱财。如不法分子谎称受害人子女或父母突发疾病需紧急手术,要求转账方可治疗,受害人往往因为担心、心急便按照不法分子指示转款。

4. 利诱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发布各类中奖信息、积分兑换、分享链接或扫描二维码领红包、高薪招聘等方式利诱受害人,骗取钱财。如利用网络直播间人员混杂,使用弹幕评论等形式发送轻松高薪的兼职招聘等虚假广告,一旦有人上钩,就要求交纳“保证金”“介绍费”等,骗取钱财。

5.其他类诈骗: 主要利用各类新生事物、 社会 热门事件进行诈骗,如刷单及代运营、“校园贷账户注销”、虚假投资平台、虚假爱心捐款等。如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短信、社交软件等渠道广撒网,邀请受骗者加入群聊,所谓的专家、操盘手在群中在线讲股,逐步以股市行情差等理由,诱导受骗者转至虚假投资平台进行操作,宣称交易自由、门槛低、高回报,刚开始会让受骗者得到收益,获取信任后,便会逐渐让其加大投资,最终令受骗者损失惨重。

广大消费者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保护财产安全,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要做到 “三保持”、“三务必” 。

“三保持”: 一要保持高度警惕,对于打电话、发微信自称“是某身份”的人员,不能盲目轻信;二要保持沉着冷静,听到亲友发生事故、财产损害等紧急信息,不能惊慌失措;三要保持清醒头脑,看到中奖、领红包、超低价、超高薪等好信息,不能贪图小利。

“三务必”: 一是务必多留心疑似电信网络诈骗信息,可通过拨打官方电话、官方网站查询、与亲友讨论等方式核实确认各类信息真伪;二是务必多学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并及时提示家里的老人、小孩,共同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三是务必及时寻求帮助,一旦发现可能遭遇电信网络诈骗,要尽快拨打110报案,并准确提供骗子的账户、账户名称。

04

如何确保网络交易安全

随着网络交易的普及,消费者除了使用银行卡支付外,也经常使用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等方式进行支付,网络交易更加便捷,但也有不少不法分子伺机利用网络交易侵害消费者财产安全。

为了保障网上交易安全,请牢记 “八个应该” :

一是 支付密码应设置高强度密码,不使用生日、电话号码等作为密码,不同支付方式设置不同密码,并定期修改;

二是 网络交易前应确认网址是否正确,要选择正规的网站进行网上支付业务,避免通过虚假、钓鱼网站进行交易;

三是 完成网上交易后,应及时安全退出,避免发生后续风险交易;

四是 在进行境外网上交易时,应通过安全途径,开通相关认证服务;

五是 应避免通过公用WIFI进行支付,不在网吧等公共场所进行网上交易,以免泄露账号及密码等信息;

六是 应注意不要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登录不明网站,避免被不法分子植入木马病毒;

七是 办理网络购物、退货、退款时,应认清官方渠道,切勿轻信不明身份的电话、网络聊天工具或其它形式提供的非正规的网络链接;

八是 收到可疑网上交易提示时,应谨慎确认,如有疑问应直接拨打银行、支付宝、微信等客户服务热线查询,切勿直接回复消息或点击链接查询。

05

如何确保刷卡消费安全

由于刷卡消费非常方便,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但也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假POS机复制、盗刷他人银行卡,给持卡人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为了保障刷卡消费安全,请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 务必在正规商户进行交易,刷卡消费时请勿让银行卡离开自己视线范围,要留意收银员的刷卡次数,避免误刷多刷;

二是 在刷卡消费输入密码时,应尽可能用身体或另一只手遮挡操作手势;

三是 签署签购单时,要仔细核对是否是本人的卡号、日期和金额,如发现有误,应要求收银员当面撕毁凭证并取消交易;

四是 交易完成时,要确认收银员交还的是否是自己的银行卡,并保存好签购单,以便日后与对账单核对;

五是 开通短信提醒服务或通过银行应用软件,及时掌握账户动态信息,当账户发生异常变化,要及时联系发卡银行查询交易。

06

如何使用转账“延时到账”功能

为了防止电信诈骗分子迅速转移资金,更好地守护百姓资金安全,银行等金融机构开通了转账“延时到账”功能。目前常见的转账方式“延时到账”功能有:

一是 通过银行网点柜面、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转账,到账时间可以选择实时、普通、次日到账等,选择非实时到账的,在到账前可自行撤销转账。每一笔转账时,如果默认的是实时汇款,客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调整到账时间。

二是 通过银行自助柜员机 (ATM机) 向非本人同行账户转账的,资金统一为24小时后到账,在24小时内可以在ATM机或银行柜台等申请撤销转账。

三是 通过微信、支付宝转账,系统默认的到账时间通常为实时到账,用户可以自行开启“转账延时到账”功能,选择2小时后到账或24小时后到账,但用户转账后无法自行撤销转账,需要联系客服申请撤回。

广大群众可以充分使用转账“延时到账”功能,保护自身财产安全,但也要警惕不法分子利用这一功能实施新式诈骗。如不法分子在ATM机旁等待来取款的客户,称自己取款额度用完,希望将钱转到受害人卡上,请受害人帮忙取现,待受害人交付现金后又偷偷撤销转账。又如不法分子先以转账发放“中奖”奖金并提供转账凭证诱骗受骗者交纳个人所得税等名目的费用后,又马上撤销汇款。切记:与他人交易,一定要以账户实际到账为准,不能够轻信转账凭证。

07

为何不能租售、租借个人账户信息

部分群众认为身份证、银行卡属于自己的私人物品,不管是出售还是租借,都是个人的私事,但是这样的行为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一是信息泄露风险。 身份证、银行卡及账户内都存储了大量的个人信息,如因贪图小便宜出售、租借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及账户,可能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个人信用受损等,并危害自身财产安全。

二是法律责任风险。 根据《居民身份证法》《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身份证、银行卡及其账户都是仅限本人使用,不得出租和转借,个人出售、租借身份证、银行卡及账户的,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严重的还会构成刑事犯罪。如果他人将相关证件、卡片用来从事非法活动,持卡人可能还要连带承担民事赔偿、刑事处罚等法律责任。

三是 社会 危害巨大。 出售、租借身份证、银行卡等会为不法分子从事电信网络诈骗、洗钱、非法集资、网络赌博等犯罪活动提供便利,成为帮凶,将会严重侵害其他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公平诚信的 社会 环境。

08

如何查询及领取已故存款人存款

为便利群众办理存款继承,中国银保监会、司法部联合印发了《关于简化查询已故存款人存款相关事项的通知》 (银保监办发[2019]107号) ,简化了近亲属查询已故存款人的存款的流程:已故存款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凭已故存款人死亡证明、可表明亲属关系的文件 (如居民户口簿、结婚证、出生证明等) 以及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公证遗嘱指定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可持已故存款人死亡证明、公证遗嘱及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可单独或共同向存款所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交书面申请,办理存款查询业务。查询范围包含银行存款余额、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发行或管理的非存款类金融资产的余额。

但为保护客户存款安全,领取已故存款人存款仍需按照 《关于执行储蓄管理条例的若干规定》(银发[1993]7号) 等相关办法,继承权无争议时,继承人可持公证机关出具的继承权证明文书及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银行办理支取,若继承权发生争议的,需先由人民法院裁决,继承人可持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及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银行办理支取。

09

如何正确使用小额支付免密免签功能

“小额支付免密免签”服务是中国银联为客户提供的一种小额快捷支付服务。当您使用具有“闪付”标识的银联芯片银行卡或支持“银联云闪付”的移动设备,在境内指定商户进行一定金额以下交易时,只需将银联芯片银行卡在移动设备POS机等受理终端的“闪付”感应区挥卡,即可完成支付。支付过程中,您无需输入密码,也无需签名。

根据中国银联相关业务规则,小额支付免密免签功能是自动开通的,如您不同意开通“小额支付免密免签”服务功能,可以到卡片所属银行的网点或通过网上银行等渠道申请关闭此服务。

防范外资银行泄露重要金融信息:金融大数据下金融安全三大战略点

#管清友:防外资行泄重要信息#

金融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更是一个紧迫的事实。

管清友的观点和指向是非常明确的,而其提出的银行信息安全是外资银行的金融信息安全却具有非常大的普遍性意义和战略性意义,特别是在金融大数据趋势之下,金融信息越来越具有战略性和国家安全特性,而曾经或者已经出现的一些事件也大多与金融信息相关。

在金融大数据下金融信息安全三大战略要点:

一是在金融大数据下,金融信息安全应该上升为国家安全战略

我国已经进入一个金融大数据时代,金融大数据的火爆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经过几年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金融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也就是说经过十年的数据积累和 科技 分析能力的提升,目前的大数据分析进入到了一个广泛的应用阶段,又一次的火爆并进入人们的视野也就是理所应当的。

但在金融大数据背景下,金融信息安全越来越应该受到重视。今年以来,金融安全成为人们热议最多的话题,许多 社会 热点话题都或多或少与金融安全高度相关。我国也前所未有地对金融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将维护金融安全视作“关系我国经济 社会 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

金融安全风险和经济安全风险、生态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等都属于非传统安全风险范畴,但非传统安全风险越来越对我国的国家安全产生非常大的危害,以前我们对传统金融信息的安全是比较重视的,但在传统金融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非传统金融信息安全更应该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以提升我国金融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

二是在金融大数据的大环境下,金融信息安全要内外兼治,特别是对外资金融机构涉及我国金融信息的安全要强化战略构想和设计

应该说,我们对我国内资金融机构和内资金融信息的安全还是比较重视的,对相关风险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视和有力度的。

以前我们常说,金融改变人们的生活,生活也会改变着金融;但如今却是,金融大数据已经成为改变人们的生活和金融行为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而这种对生活的改变和对行为的改变却有可能成为我国的一种国家安全的风险隐患。

近年来,金融领域的个人信息保护也开始受到重视,而银行客户信息泄露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包括个人征信信息未经授权被查询甚至泄露、银行内鬼倒卖客户信息谋利、贷款客户财产信息被泄露、银行App违规收集信息屡遭点名等,不仅仅体现出了金融信息的价值,更体现出了金融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而外资银行涉及的金融信息安全更对我国的经济安全和经济风险带来非常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华为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更是对我国的金融信息安全特别是外资银行、外资审计机构、外资评估机构和外资投资银行机构的金融信息安全敲响了警钟,内外统筹治理金融信息安全应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角度并不为过,而且很紧迫。

三是在金融大数据的大背景下,金融信息安全要做到标本兼治,特别是强化国家法律的硬性约束特别关键

金融大数据之下,不仅对未来的金融产业发展前景产生重要的影响,会催生和细分出很多新的行业,如数据存储行业、数据分析行业以及新的其它行业,如人工智能医生、人工智能分析师,都依托于大数据,更重要的是任何人都可以借助于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对产业模式和人们的行为习惯进行改进和引导,从而导致金融服务方式和模式的改变。

更严重的是,如果这些金融大数据被一些不怀好意的境外机构所利用,那就不仅仅涉及到盈利和亏损多少的问题,更可能会在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领域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由于金融行业数据的量级和复杂性,对金融数据的风险控制、信息安全和数据防护能力以及技术处理手段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我国目前金融信息法律保障机构不健全,缺乏专门性立法,对违法机构和个人的法律追究机制尚不健全。虽然我国从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关于金融信息的保护性法律法规,但从进一步建立健全金融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对外资银行机构和金融机构涉及金融信息安全的违法行为,一定要从标本兼治的高度进行设计和完善,从而为我国的金融国家安全提供法律保障。

金融信息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和国家战略,三大战略因素成为重点。 (麒鉴)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